再者,校园募捐开可以起到榜样与激励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慈善中来。试想,在小小的校园里,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为了帮助远在他乡的同胞快速脱离苦难,把省吃俭用或者靠捡废品卖钱而积攒下来些许钱物,慷慨的捐赠出来。对于那些有工作、有收入的来说,无疑就是最好的榜样,连学生都知道用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人,给更何况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呢?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到社会捐赠中来。学生的小爱,与社会的大爱两河汇流,形成滔滔的慈善大河,流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总之,学校之祖国的花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这些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与栋梁。从学生时代起就逐渐让他们接受祖国的传统慈善精神,继承并发扬祖国的慈善文化,一旦他们走向社会,与身相随的慈善精神必将被其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甚至将其带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因此说,校园捐助行为及关系到学生个体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校园捐助行为应该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能够健康、稳定、有续的开展下去。
2、校园募捐活动的特点
校园募捐活动与社会募捐行为是有一定区别的,由于其主体、行为目的、组织方式、开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校园捐助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
校园募捐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的募捐行为相比较,校园募捐的主体多是由学校的学工部或者学生处等部门的号召与同意,由学生社团或者其他学生团体进行募捐活动,学生团体其主要作用;而社会募捐行为主要由政部门或者公益团体发起,更多体现了行政色彩。
其次,校园募捐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在于培育学生的慈善之心,重在道德教化;而社会募捐行为主要是为了筹集善款,其次是弘扬社会慈善精神,也就是住在救助,兼具道德教化作用。
再次,校园募捐的发起具有更多的自发性,组织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学生向学校提出建议,经学校批准后进行募捐,甚至有时候一些学生团体会自发的展开募捐活动;但是社会募捐却有着将强的组织性,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募捐都有严格的规定。
最后就是募捐环境与募捐对象的特殊性,校园募捐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校园中,很少进入社会募集善款。这就决定了,募捐对象主要限于在学校生活与工作的师生。于校园捐助不同的是,通常的社会募捐,募捐地点比较多样化,不固定;其次募捐的对象更具有随意性,其募捐的范围与对象更为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