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募捐活动的法律规制
韩平;侯先锋
【摘要】校园募捐活动作为在校学生培养社会责任心、社会道德感,播种与传递社会慈善心的重要活动,经常涌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但是随着校园募捐活动的多样化,校园募捐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举办校园募捐活动适用的法律问题、主体适格性问题、校园募捐主体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协调问题——需要予以法律规制。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使校园募捐活动走向正规化、法制化,促进校园募捐活动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募捐;慈善;慈善法
【全文】
汶川5.12大地震的阴霾刚刚退去,4.14玉树大地震的发生又牵起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大众,纷纷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国外的华侨,华人也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送去自己衷心的慰问。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群体的募捐行为也会经常跳出人们的视野,加入到奉献自己爱心的行列——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学生,虽然没有收入,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省下来的零用钱、生活费捐献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他们还纷纷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寻求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奉献的行列。他们的行为非常值得嘉奖,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慈善行为应建立在法律允许的、可行的、自愿的、无报酬的、慈善基金会自主管理等原则基础之上[1]”。在法治环境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国家中,校园募捐活动同样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制。
一、校园募捐活动概况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出现突发事件时,只要需要大家奉献爱心的时候,无论在小学还是大学校园里,始终会出现走在募捐前线的一批批“学生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既表达了学生群体的慈爱之心,又将慈爱的种子播散到祖国大地的校园里。
1、校园募捐活动存在的重要性
校园募捐活动虽然主要集中在学校环境里,主要想机务工作有无收入的学生募捐善款,而且绝大多说情况下,其募捐到的款项对于受到灾难的人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其发挥的重大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校园募捐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慈善之心,增强其社会责任心。学校当然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但更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深化其道德修养之地。在我国小学、中学、大学等的数量可谓无计其数,里面生活着一个庞大群体,因此在学校开展慈善活动显得甚为重要。在幼儿园里,组织不谙世事的幼儿进行捐款捐物,即使他们还不能准确理解该行为的意义,但是只要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帮助那些由于自然灾害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上不了课的小朋友就足够了,就足以将慈善的种子播种到他们的心田里去。由此展开,那里种子必将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生个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带个整个社会片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