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

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


杨立新


【摘要】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隐性采访的方法进行采访,通常是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进行揭露。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采访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对被采访人的人格权的保护。本文以此为立论,阐释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新闻和新闻法;新闻侵权;隐性采访;人格权保护
【全文】
  一、绪论
  隐性采访,是新闻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采访形式。近年来,中国内地的新闻媒体广泛使用这种采访形式,揭发腐败现象,痛斥违法行为,抒发民声,表达民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这些方面,以中央电视台的强档节目“焦点访谈”为代表,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潮流和现象。据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门前,有两支队伍,一支是请求“焦点访谈”进行监督的队伍,一支是走后门请求“焦点访谈”不要曝光的队伍。可见,这种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多么地受到欢迎和抵制。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隐性采访的手段是不是合法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对隐性采访大加指责、痛斥者有之,对隐性采访无限鼓吹者有之。隐性采访究竟是否具有合法性,确实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隐性采访的合法性问题
  隐性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从一个非新闻专业的法律人士看来,尚无准确的界定。用新闻学者的语言,应界定为“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己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我们姑且用这种概念的界定为基础,来研究隐性采访的合法性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在目前的国家立法中,对于隐性采访是没有成文规定的。在现实中,新闻媒体对于一些通过正常采访无法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将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丑恶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受到正直的人们的鞭挞,满足了广大民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受到各界的欢迎。当然,根据这种采访制作的新闻和其他文字,公开发表以后,有的也引起麻烦,在法律上引起纠纷,甚至于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在法律上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隐性采访,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采访权是权利而不是权力,因而不具有强制性。
  按照新闻界人士的意见,隐性采访是采访权的内容,那就是采访权是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力,采访的具体办法分为公开采访和隐性采访。采访既然是一种权力,那么,隐性采访就是合法的。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推论。采访权究竟是权力还是权利,是应当真正弄清的。不然,就会混淆权力和权利的界限,以至于造成理论上的错误,在实践中出现更大的失误。首先,必须准确理解权力和权利的概念。按照对权力和权利的权威解释,权力是公法上的概念,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以及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1)而权利,则既是公法上的概念,也是私法上的概念,与义务相对,是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做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2)其次,应当弄清采访权的权利来源。采访权是新闻权的组成部分,新闻权是由采访权和报道权构成的。所谓的新闻权,其权利来源是新闻自由,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新闻自由的权利来源是言论和出版自由;而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本身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自由权利。既然如此,采访权当然是一种与义务相对应的权利,而不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权力。采访权不是具有强制力的权力,并不是说隐性采访就不具有合法性,采访权既然是权利,就采访而言,就应当是合法的行为。这就要看采访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是否合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