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知情权之私法保护

知情权之私法保护


曹艳春


【摘要】知情权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权利,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法领域知情权被侵犯的案件不断涌现,人们迫切需要私法对知情权给予保护。且我国正在起草民法典,对私法知情权是否予以规定,私法知情权性质如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关键词】知情权;私法保护;民法典
【全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人们的权利意识的提高,知情权已日益成为人们在新世纪里的首要的基本权利,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知情权的发展。涉及侵犯知情权的案件不断的涌现,说明知情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人们渴求法律对自己知情权的保护。而作为民事基本权利的保护神——民法又应做何反映呢?我国正值制订民法典之际,这怎能不令我们深思与反省!对知情权的立法进行探讨与展望,以期在民法典中有知情权的一席之地。
  一 、知情权性质检讨
  知情权(the right of know)又称“知的权利”“知悉权”或“了解权”。[1]在台湾、澳门地区又称资讯权。“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法学概念,是由美国的一位编辑肯特•库珀(Kent Cop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讲演中首先提出来的。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内部蔓延着消极对待政务信息公开化,任意扩大保密权限的官僚主义倾向。库珀从民主政治的角度,呼吁官方“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并建议将知情权推升为一项宪法权利。[2]在美国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知情运权动”中,知情权一词被广泛的援用并很快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权利概念。[3]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资料,如个人档案材料等。一般认为,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情权泛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4]它是指人们有权了解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对有关的个人信息,对政府官员的道德品质,财产状况,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对公共的突发事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了解的权利。它的对象既包括官方情报或官方信息,也包括非官方情报或信息。狭义的知情权指公民知悉、获取特定信息的自由与权利。[5]它包括的范围比较窄,仅限于官方情报或信息,而不包括非官方情报或信息。知情权概念应取广义,它表达了现代社会成员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普遍的利益要求和权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保护公民应有的权利,更好地促进人权的发展。
  知情权的性质如何?学者之间尚无一致的定论。
  我国有的学者主张,知情权属于公法方面的权利。[6]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一种民事权利,而是一种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7]也有的学者提出,知情权主要属于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公权),但也具有一定成分的民事权利的性质,尤其是其中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更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不可缺少的民事权利。[8]有的学者认为:“知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即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不可剥夺的性质”[9]
  笔者认为第三种提法比较符合知情权的内在特性,知情权应既包括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也包括依法享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公民有权对自己有关的情况如对自己的出身、家庭、身体状况等进行了解、知晓,也有权对社会感兴趣事情进行了解,更有权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全面地保障个人的权利。知情权应该是既具有公法上的内容又具有私法上的内容、或者兼具公私法上的性质的内容。知情权具有如此广泛的内容,既包括对政府管理活动、社会新闻也包括对个人信息资料的知情权,因此,我国学者对其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如分别有五权说[10]、四权说[11]、三权说[12]等。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