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破获刑案(重大
案件(单位:起) 缴获毒品 刑事拘留(人) 逮捕
(人) 劳教
(人) 强制戒毒
(人次) 二毒劳教
(人次)
1997下半年 75(4) 海洛因18克 4 4 18
1998上半年 84(4) 海洛因104.6克 无 8 14 91 14
1999上半年 71(8) 海洛因46克;三唑仑8瓶400片 15 15 21 96 74
1999下半年 48(6) 海洛因54.5克;杜冷丁10支;地西拌10支;鸦片580克 10 7 8 90 69
1999年初,公安部根据调查研究和长期掌握的情况,直接点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甘肃、河南、浙江、安徽、陕西和宁夏11个省区的17个地区为毒品重点整治地区,陕西省名列其中,充分说明了陕西毒品犯罪发展态势的严重性。
二、陕西毒品违法犯罪“市场”的现状
研究毒品“市场”,首先要研究市场的现状,这主要通过毒源与涉毒地区来反映。毒源主要解决毒品从哪里来的问题,涉毒地区则是解决毒品最终到哪里去的问题,通过对毒品来去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毒品的流向和贩毒的路线,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其次要考察三个指标,即市场的交易客体(毒品)、市场的交易主体--买主(主要是吸毒者)和卖主(贩毒者)。再次,由于毒品属于限制流通物,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民事流转过程中禁止其自由流转,受到国家管制。“市场”之所以加上引号,就在于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而是地下市场,是黑色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政府的禁毒措施和这个“市场”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地方禁毒立法和执法情况也值得我们关注。
1、毒源与涉毒地区
据省公安厅的同志介绍,从近年来侦破的案件看,陕西省毒品的主要来源是云南、河南、甘肃、安徽、山东菏泽,还有由上海及从广东倒流回来的。以海洛因为例,不同地区的海洛因来源有所差异,比如西安近郊的户县主要查获的是河南、安徽面(粉红色),户县的邻县周至县主要是甘肃面,西安市的毒品则30%-40%从云南来。80年代宝鸡的毒品大多来自周至,90年代以来,宝鸡市90%以上毒品来自河南、甘肃、云南等地,其毒品重灾区渭滨区的毒品大多来自河南驻马店、甘肃岷县、安徽濮阳等地和省内的岐山、凤翔、宝鸡县等地。
从地理上看,陕西处于甘肃、河南、宁夏、四川等“重灾区”的包围之中。据了解,河南省的驻马店、周口地区从云南、贵州、四川、东北、内蒙、陕西等地购买鸦片膏或烟坯(粗制鸦片)回到本地加工成粗制海洛因返销各地,地下毒品交易市场初具规模。安徽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现象则较为突出。甘肃、宁夏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外流贩毒,人数多,范围广,危害大。四川与云南相连一直是境内外向西北贩毒的大通道。在这种毒品多头入陕的情况下,毒品的流动情况很难预测。近几年,贩毒路线日趋复杂,除保留从云南境外贩毒入境后,经广东过境中转至西安的“固定”通道外,据分析:北京、安徽等地成了新的毒品贩运中转站,来自云南的海洛因经北京、安徽等地进入西安市场,河南、甘肃兰州等地则直接从新疆引进“金新月”的毒品,再将毒品转至西安。由于西安在西北地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进境后的毒品基本上在本地就得以消耗。
贩毒通常有地缘的特征。比如,从毒品的种类上看,陕北府谷查获的毒品种类和其邻近的山西就基本相同,主要是安那咖(CNB)、曲马托,而关中吸食这类毒品的比较少见。另外,1999年潼关县太要镇蓝马村四女一男在河南三门峡和河南商丘毒贩交易时被抓获,根据对犯罪嫌疑人手机电信资料的调查,发现河南三门峡邵城毒贩和潼关县的电话联系比较密切。通过对四女一男家里的电话资料调查,发现他(她)们还和山西运城联系比较多。由此分析,陕西潼关、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运城之间很可能存在毒品分销网。此案以后,三地公安机关就决定在三地间进行小区域打击贩毒协作。
陕西现在11个地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毒品违法犯罪问题,1998年涉毒县市89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83.2%。 (P253)1999年涉毒县增至94-97个,其中比较严重的有56个县107个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等。 按照年初公安部重点整治毒品工作的部署,1999年6月到9月省公安厅牵头在全省进行了长达百日的整治,“这些重点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立下军令状,制定重点整治行动方案,签订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痛下决心摘掉毒品重灾区的帽子。” 重点整治地区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面如果太大,就无所谓重点。例如选择潼关县,除基于潼关、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运城之间毒品分销网外还考虑到:第一,潼关县全县人口不多,大约10~20万左右,但吸毒人数占全县人口比例较大,第二,其辖区内有矿区,流动人口比较多,毒品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第三,潼关是陕西东大门,是“三条屏障”的一个查毒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