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搞的方法:解构——重构
恶搞是作者以文字、图像、雕塑、音乐、动画、线条色彩等手段,颠覆解构各个时代的公众人物或知名艺术作品,重新建构成具备喜剧风格新作品的一种创作活动,它也是作者讽喻社会或者纯粹自娱自乐的一种表达活动。依据目的之不同,恶搞有讽喻社会和纯粹自娱自乐之分,本文重在探讨讽喻社会的恶搞。恶搞作品的产生过程遵循解构经典——重构作品这一过程。每一部作品都是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的有机统一体。恶搞者把他人的已有作品拿来加以解构,(这些作品多为经典作品),剔除原作的思想内核,提取原作的表达方式(或为音乐旋律、或为影视镜头、或为典型情节片断及人物形象),然后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及情感注入借用来的表达方式中,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思想和表达的有机统一体---恶搞作品。这种方法可以形象的表述为:“旧瓶装新酒”。恶搞创作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恶搞作者多把经典作品作为解构对象,无名作品不会进入恶搞者的视野。经典作品是具有权威性、拥有众多读者且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恶搞者以解构经典作品为能事,可以利用经典作品的影响吸引观众的眼球来开辟和扩大自己作品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恶搞经典有助于作品产生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经典作品往往为读者、观众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壮丽图景和众多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或者表达了具有真理特质的信息,这些艺术形象及信息已经成为大众意识深层的积淀。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实际情况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及生活存在很大的反差时,恶搞作者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与经典作品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形成恶搞作品,观众(读者)在欣赏时,会联想回忆起经典作品原有思想内涵,他们不自觉的要把恶搞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内容信息进行比较,这样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乖讹、不近情理之处,他们就会莞尔一笑,作品所含滑稽、嘲讽的艺术效果便展露无遗。例如,五幕歌剧《白毛女》通过塑造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人物形象,反映了农民和地主的尖锐矛盾斗争,表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揭示了这样一个鲜明主题:“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黄宏在小品中把黄世仁恶搞成向贫农杨白劳下跪,借以表示对“欠债的是大爷”的社会风气的异议。这一解构设计充满了喜剧效果,令观众忍俊不禁,发人深思。
恶搞的解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解构多个作品以形成恶搞作品,即鲁迅所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出关”的“关”》《鲁迅全集》第6卷第423页)。如胡戈将《无极》中的一些镜头与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新闻节目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自己作品的表达即属此类。另一种方法是以一个作品作为解构对象,可以简称为原型法,如恶搞短片《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是通过解构《铁道游击队》这一部影片构建的。相比之下,合成法的创作难度要高于原型法,相应地采用合成法产生的作品其艺术水准一般要高于原型法产生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