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
A Legal Analysis of the Form andScrutiny Institution of Corporation Foundation
邓峰
【全文】
出资形式及其弊端:刻舟求剑的立法模式
劳务出资问题
无形资产出资问题
土地使用权出资问题
股权出资问题
债权出资问题
组织关系对财产关系的变化:公司资本控制的根本
授权资本制:走出静态保守的资本观念陷阱
资本制度是
公司法上的核心制度之一,出资制度是资本制度的组成制度,同时也是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之一。良好、完善的出资制度,从微观上而言,可以促进公司更好地进行资本运营,为企业内部激励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宏观上讲,出资形式和出资额度的宽紧度对于促进投资,转化民间储蓄资本,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保持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出资制度,不仅仅是公司资本制度的起点,和公司的分立合并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管理期股都有着重要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些制度能否实现。出资制度和公司组织管理也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决定的关系,股东的共益权取决于其出资,而资本再进入以及退出都取决于公司的议事规则。
显然,实践证明,既有的公司资本制度是不科学的,过多地限制以及“实体规则的程序化倾向”
,导致公司欺诈、内部人控制、内部契约和内部交易泛滥。“股票期权”、“管理股”等问题在现行法上缺乏依据,企业的继续融资同样存在着严重地不规范,所有这些,均表明我国公司法的出资制度出现了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重视财产关系,忽视公司制度中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紧密融合的法学研究倾向,不能对公司出资制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更为深入探讨。本文是基于组织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一种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对出资制度的深入研究。
出资形式及其弊端:刻舟求剑的立法模式
出资制度,属于公司资本制度中的核心,对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从最为狭窄的意义上来理解,其属于公司设立的范畴,主要的法律规则由出资形式、出资限额、出资验证、审查核准等构成;这种意义上的出资制度,仅仅是对于公司的成立行为作出规定而已。然而,只要存在股东,以及股东资格的丧失、取得、转让等行为,出资就在更大的范围内涉及到股东资格的变更、丧失,出资转让制度,股份制度等。因此,广义的出资制度应当包括在公司的任何存续期间资本或其所有权进入公司或变化的过程,由此,除了公司成立时候的出资问题之外,还包括在公司存续期间的资本变动、出让、增资、减资、分立、新股发行等。
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出资制度,其特点在于:
第一,和其他国家的公司法不同,我国对公司出资制度采用了列举方式,允许采用货币、工业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几种方式。这种列举方式,允许并非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同时,为了贯彻资本三原则,不允许劳务作出出资,并且严格地按照出资额来衡量股权大小,不允许通过合同方式对股东出资额的大小进行约定。
列举方式,并未穷尽所有的出资方式,比如著作权、股权、债权、劳务等能否作为出资,没有作出明确地规定,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审查制度,在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时,实质上对此是限制的。
第二,为了贯彻资本确定原则,股东权利与股东出资一一对应的,股东的出资必须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非货币形式的出资必须经过相应地评估。无论是资产重组、二次融资,还是吸纳新股东,都不允许出现“小鱼吃大鱼”,不允许股东通过约定来限制其在公司中所享有的权利比例。
这种做法,其出发点固然与公司法制定的背景有关,即出台公司法事实上是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服务的,一一对应的股权保证了国有股权的比例,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不被流失。同时,也是因为大陆法系对资本确定原则的严格恪守,对财产权利的高度重视。
出资制度,毫无疑问同资本确定、资本不变和资本维持三原则紧密相关的。严格的资本确定原则,无非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其目的,在于防止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的设立,以使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必要的资金开展营业,并担保债务的履行”,但事实上,通过资本确定原则根本无法阻碍皮包公司或空壳公司的出现,我国如此严格的出资制度下,皮包公司比比皆是。同时,通过严格地出资制度来保护债权人,具有多大的意义更是值得怀疑的,公司经营失败造成的对债权人的债权侵害,总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并且这一资本事实上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将出资形式规定得如此严格,其目的只能是保证公司在成立的时候,没有欺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一规定来实现对债权人的保护只能是一种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