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儒法之间──子思学派法家思想特征试析

儒法之间──子思学派法家思想特征试析


邓建鹏


【摘要】鉴于相关文献的散佚及后世疑古思潮的影响,子思学派的思想未能引起后人研究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初步考证,认为现存《子思子全书》与《孔丛子》中的部分内容、《礼记》中的四篇及郭店儒家简中的有关篇章大致反映了子思学派的思想。这些文献体现了一个共同特征:作为儒家后学,子思学派的思想已具有明显的法家倾向,其思想特色处在儒法之间。具体表现在:卑己尊君──为君主确立至上的权威;公、私两个领域分而治之原则;牧民以利为先及人性论的假设,以及对越轨行为确立预防规则等等。同时,由于子思——尸子——商鞅之间存在师承关系,子思学派的思想对后来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子思;子思学派;商鞅;儒法之间
【全文】
  一、一个被忽视的学派
  子思是儒学创始人孔子之孙,关于其身世,《史记》云: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1]孔子殁后,儒家一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2]子思之儒作为儒家后学之一,其学说当源自祖父孔子。蒙文通认为“意者韩非言儒分为八,有子思氏之儒,则承子思之学者,自为一派。”[3]同时,蒙氏还提出子思氏之儒是儒、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学派:“然寻诸儒分为八之事,其一为子思氏之儒,儒之兼取法家,莫著於此。”[4]他还进一步强调“子思氏之儒,固援法而入於儒者也。”[5]
  此外,魏启鹏曾详细考证公元前四世纪的重要思想家与学者尸子及其著作《尸子》在学术上的若干重要观点源自子思子之学。其估计尸子得子思学术之传授,当不晚於魏武侯在位(公元前395-公元前370年)的中期。[6]巧合的是,尸子与先秦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有着师生关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楚有尸子、长卢。《集解》刘向《别录》曰:“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另,《汉书•艺文志》“杂家”载《尸子》二十篇,其注云:“名佼……秦相商君师之。”[7]尸子的思想同子思思想一样具有“闻见博杂”的特色。《汉书•艺文志》列尸佼(即尸子)为杂家。祝瑞开认为尸子思想融合了儒、墨、道、法各家,和孟轲、荀况、商鞅、韩非等人的思想都有相通处。[8]《尸子》一书至宋元尚见,《隋书•经籍三•子经志》记载:《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亦载:《尸子》二十卷。到《宋史•艺文志四》则只记载:《尸子》一卷。宋元之后,正史中再无有关《尸子》一书的记载。[9]《尸子》的许多内容与法家有相通之处,如“明王之治民也,事少而功立,身逸而国治,言寡而令行。事少而功多,守要也。身逸而国治,用贤也。言寡而令行,正名也。”“君民者苟能正名,愚智尽情。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民莫不敬。”[10]“天下之可治,分成也。是非之可辨,名定也。过其实,罪也。费及,愚也。是故情尽而不伪,质素而无巧。”“故陈绳则木之枉者有罪,措准则地之险者有罪,审名分则群臣之不审者有罪。”[11]这几乎纯为法家者言。
  除与具有法家倾向的尸子有师承关系外,子思学派与法家著名人物吴起也有密切联系。子思受业于曾子,对其思想有所传承。[12]曾子学生除了子思,还有吴起。《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云:“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子薄之,而与起绝。起及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曾子作《孝经》,颇通孝道。吴起母死而不归丧,是谓不孝,曾子故此与吴起绝。这符合曾子的为人与个性,该史料应可信。[13]《汉书•艺文志》记有《子思子》二十三篇,并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出土的郭店楚简中亦有《鲁穆公问子思》篇,[14]说明子思确曾为鲁穆公师。吴起先学于曾子,后奉鲁君,鲁君即是鲁穆公。[15]则吴起与子思即曾同门,又为同僚,其思想当有相互发明之处。吴起后来又师从子夏,其思想特征具有明显的法家倾向。吴起的再传弟子铎椒为楚威王师傅,他的弟子虞卿则做过赵孝成王的上卿。荀子从学于虞卿。他的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都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法家人物。[16]这说明,子思学派与具有法家思想倾向的诸子交往甚密。其学说相互影响,自然难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