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11年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通知

  栽培要点: 春播种植密度每亩11000墩,每穴播两粒。宜重施和花生专用肥。
  适宜地区: 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13.花育3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0号
  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S17与SP1098杂交后系统选育。S17系引自印度抗蚜植株,SP1098系79266辐射突变体。
  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20天,主茎高36.0厘米,侧枝长39.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百果重173.0克,百仁重67克,公斤果数775个,公斤仁数1602个,出米率71.3%。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6.3%,脂肪50.7%,水分3.9%,油酸77.8%,亚油酸6.3%,O/L值12.3。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36.7,褐斑病病情指数26.4。
  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73.9公斤、籽仁196.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4.5%和4.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1公斤、籽仁211.41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3%和10.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10000-11000墩,每墩播2粒。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注意排灌。成熟时及时收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五、棉花品种
  (一)中熟常规品种
  1.鲁棉研2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7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棉14/石远321)F1与5186、豫棉19、中12、中19、秦远142、鲁8784等混合花粉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一般,前期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较好,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3天,株高103厘米,株型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4.1个,单株结铃16.5个,铃重6.1克,铃圆形,表面较光滑。霜前衣分41.0%,籽指9.8克,霜前花率93.4%,僵瓣花率3.6%。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7mm,比强度28.5cN/tex,马克隆值4.5,整齐度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2.8。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3公斤、216.9公斤、95.9公斤和88.8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8.7%、8.6%、23.0%和24.4%;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6公斤、241.6公斤、103.4公斤和98.4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5.5%、6.0%、17.9%和18.4%。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5.6公斤、263.5公斤、118.0公斤和108.9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6.2%、6.5%、16.6%和1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2.银瑞36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5号。2007年审定。
  育种单位: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从S克K321中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中期生长势较好,后期长势一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3厘米,株型塔形,茎秆硬,茸毛稀少。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3.4个,单株结铃18.6个,铃重6.2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1%,籽指11.2克,霜前花率97.0%,僵瓣花率4.9%。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9m,比强度30.5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4.6。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0公斤、250.1公斤、98.5公斤和95.7公斤,分别比对照天P33B增产12.8%、18.6%、20.8%和24.1%;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9.7公斤、261.8公斤、105.1公斤和102.3公斤,分别比对照天P99B增产11.7%、14.8%、19.8%和23.1%。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96.0公斤、267.2公斤、119.5公斤和108.2公斤,分别比对照天P99B增产10.1%、8.0%、18.1%和16.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3.晋棉3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32号(200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河南科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夏津县银兴种业有限公司引进。
  选育过程:95-2527与94187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出苗好,幼苗较小,叶片中等,叶色深绿。生育期127天,株高103.9厘米,第一果枝节位7.1个,果枝数14.5个,单株结铃23.8个,铃重5.6克,霜前衣分38.2%,籽指10.9克,霜前花率95.7%,僵瓣花率5.5%。2005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8毫米,整齐度85.4%,比强度30.2cN/tex,马克隆值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8.5。2002年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5年山东省棉花引种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平均亩产250.7公斤、239.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5%、2.8%,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95.9公斤、91.6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0.7%、0.4%。
  栽培技术要点:地膜覆盖,适时播种,播前施足底肥。适宜密度2600-3500株/亩。花蕾期适时浇水并追施氮肥,注意适时化控,中后期加强管理,精细整枝,提高座桃率,并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三、四代棉铃虫适当防治。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春播利用。

  4.鑫秋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1号
  育种者: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鑫秋1号变异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4天,株高101厘米,植株较紧凑,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9.7个,铃重6.0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8%,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5.3%,僵瓣花率7.2%。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0mm,比强度28.1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86.0%,纺纱均匀性指数142.8。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1.5公斤、266.2公斤、115.1公斤、108.8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6.2%、6.9%、16.7%和17.3%;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9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4.5%、4.3%、3.9%和3.7%。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7.2公斤、233.2公斤、110.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6.2%、2.9%、7.3%和3.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5.鲁棉研37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4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9136(豫2067×定陶621)与鲁99系(从鲁S6145系选)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旺,叶较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高108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4.4个,单株结铃22.9个,铃重5.6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3%,籽指9.5克,霜前花率90.3%,僵瓣花率4.7%。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8.8mm,比强度28.7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4.1%,纺纱均匀性指数137.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7.1公斤、237.8公斤、110.1公斤、98.4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2.1%、1.2%、15.7%和14.4%。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74.5公斤、231.1公斤、113.1公斤和95.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1%、2.0%、10.3%和3.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6.水浒棉72-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9号
  育种者:山东爱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泗棉4号与GK-12选系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缺刻较深,茎秆浅紫色,抗倒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99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8.7个,铃重6.5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0.7%,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5.5%,僵瓣花率5.6%。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9mm,比强度28.4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0.3公斤、268.0公斤、113.0公斤、108.1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5.7%、7.6%、14.6%和16.6%;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53.2公斤、241.1公斤、102.6公斤、9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0.0%、9.3%、8.4%和7.7%。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为285.6公斤、251.9公斤、117.3公斤和103.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5%、11.2%、14.5%和12.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2800-33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7.山农圣棉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19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91-11(罗布麻DNA导入鲁棉6号选育)与ZMS221-6(中棉所45株系)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生长旺盛,后期叶功能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6天,株高106厘米,植株筒形,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4.2个,单株结铃20.9个,铃重6.3克,铃卵圆形,铃尖明显。霜前衣分37.7%,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2.7%,僵瓣花率3.7%。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8mm,比强度29.0cN/tex,马克隆值5.1,整齐度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0.5。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虫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为272.2公斤、251.7公斤、102.5公斤和94.9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7.9%、8.8%、11.9%和12.7%;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40.4公斤、230.4公斤、94.6公斤和90.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8.6%、6.2%和3.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2200-28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8.K63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10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石远321与鲁棉研18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植株塔形,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叶片中等大小。铃卵圆形,吐絮较畅。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6天,株高105厘米,第一果枝节位7.3个,果枝数13.5个,单株结铃18.8个,铃重6.3克;霜前花衣分41.4%,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4.9%,僵瓣花率6.8%。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9mm,比强度28.5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46.8。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58.4公斤、243.6公斤、104.8公斤和98.9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减产2.6%、2.2%、增产6.3%和6.7%;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6公斤、233.9公斤、104.0公斤和99.6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0%、7.8%、8.8%和7.4%;2009年生产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58.1公斤、247.5公斤、109.6公斤和105.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7%、12.3%、16.1%和1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种植利用。

  9.银兴棉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09号
  育种者: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科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BR98-2变异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苗期长势一般,植株塔形,成株茎秆较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铃卵圆形,吐絮较畅。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高110厘米,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3.1个,单株结铃18.7个,铃重6.3克;霜前花衣分43.5%,籽指10.5克,霜前花率91.4%,僵瓣花率4.3%。2007、2008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6mm,比强度28.9cN/tex,马克隆值5.2,整齐度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0.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70.5公斤、249.2公斤、118.4公斤和108.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6.1%、3.9%、12.9%和9.4%;2009年生产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56.1公斤、242.6公斤、111.9公斤和106.4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2.8%、10.0%、18.6%和1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种植利用。

  10.鲁棉研2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26号。2005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选育过程:以石远321选系为母本,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选系R55系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早熟,出苗好,发育进程快,长势旺而稳健,茎秆坚韧粗壮。生育期130天,第一果枝节位7.2个,株高101.4厘米,果枝节位较高,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果枝数13.0个,单株结铃16.6个,结铃性强而集中,铃重6.3克,卵圆形、铃大,吐絮畅而集中,衣分41.2%,籽指11.6克,霜前花率94.6%,僵瓣花率2.9%。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植保室抗病、虫性鉴定结果: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2000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ICC校准水平):2.5%纤维跨长31.7毫米,整齐度49.9%,比强度22.35cN/tex,伸长率6.05%,马克隆值4.75,反射率77.15%,黄度8,环缕纱强135 Ibf,气纱品质189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0~2001年全省抗虫棉区域试验,2000年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215.1公斤、86.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6.4%、10.6%;2001年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280.94公斤、116.15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增产6.4%、22.4%。2003年生产试验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87.26公斤、75.98公斤,比对照新棉33B增产5.37%、16.61%。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2200~2800株,该品种前期营养生长旺盛,植株较大,应适当降低密度;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施好盖顶肥,结合追施花铃肥,揭膜培土防倒伏;盛蕾后注意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一般年份对棉铃虫不用防治,结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严格防治蚜虫、棉叶螨、盲椿象、烟飞虱等害虫。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中熟品种推广种植。

  (二)中熟杂交品种
  11.瑞杂81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2号
  育种单位: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087/884。087为S克K321选系,884为中棉所17号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期、中期长势好,后期长势一般,叶片较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3厘米,株型松散,第一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3.9个,单株结铃20.3个,铃重6.5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4%,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5.2%,僵瓣花率5.0%。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2m,比强度31.2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7.7。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5公斤、245.1公斤、100.6公斤和94.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7.4%、18.0%、15.2%和16.1%;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4公斤、252.6公斤、103.2公斤和100.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3%、3.5%、1.0%和2.2%。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00.6公斤、282.8公斤、119.9公斤和113.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1.4%、1.8%、0.9%和3.3%。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高肥力棉田,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适宜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12.鲁RH-1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12号。2001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牵头的棉花杂优利用协作组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选育过程:以21A为母本,CK-18为父本,育成的棉花一代杂交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9天,株高88.4厘米,植株塔型,叶片深绿色,中等大小,铃卵圆形,铃重5.9克,衣分39.9%,籽指10.6克,2.5%纤维跨长29.4毫米,比强度20.6厘牛/特克斯,麦克隆值4.4,整齐度49.6%,伸长率6%。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在1997~1998年全国春棉组抗虫棉区域试验中,山东试点,在少治虫情况下(全生育期防治棉铃虫2~3次),两年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87.0公斤和78.2公斤,分别比正常防治棉铃虫(整个生育期防治棉铃虫15次左右)对照中棉所19号增产13.8%和12.8%;1999年山东省抗虫棉生产试验,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13.5公斤和105.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1.3%和8.6%。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增施钾肥。播种期4月20日左右,密度每亩2000~2500株。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防治,三、四代适当防治1~2次,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搞好化调、化控。
  杂交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按1:10分区种植,母本一般每亩留苗5000株。母本定苗时注意去强留弱,以增加不育率,4~5片真叶后搞好系统化调,以防徒长;在开花前10天,鉴定可育株,全部拔除。7月10日至8月20日每天上午8点以后取父本花给母本全部花授粉。
  适宜范围:可在全省作为春棉品种推广种植。

  13.鲁棉研3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16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R43系/118系。母本DR43系是无腺体棉57系回交(57系/鲁棉研22号)选系, 父本118系是鲁棉研21号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形,较松散,全株腺体稀少。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铃卵圆形、较大,吐絮畅。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5.1个,单株结铃23.8个,铃重6.6克;霜前花衣分40.2%,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4.1%,僵瓣花率5.8%。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0.2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51.5。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80.7公斤、263.9公斤、112.5公斤和10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4.9%、4.3%、4.7%和4.3%;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75.5公斤、257.3公斤、111.5公斤和104.3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7.2%、7.1%、7.9%和7.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2300-28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种植利用。

  (三)早熟常规品种
  14.鲁棉研1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28号。2005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选育过程:以自选系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选系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好,发育进程快,长势旺而稳健,茎秆较坚韧。生育期108天,比对照中棉所30号早熟2天,第一果枝节位6.1个,株高76.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深绿,果枝数11.3个,单株结铃13.4个,结铃性强而集中,铃重5.1克,卵圆形,吐絮畅而集中,衣分42.5%,籽指10.0克,前花率92.9%,僵瓣花率1.5%。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植保室抗病、虫性鉴定结果: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两年区试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2.5%纤维跨长27.1毫米,整齐度84.6%,比强度30.1cN/tex,伸长率7.4%,马克隆值5.15,反射率73.9%,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30.3。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1~2002年全省夏棉区域试验,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204.16公斤、86.7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21.67%、27.15%。2003年生产试验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16.76公斤、49.1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14.65%、17.1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5月15~25日,适宜密度5000~6000株左右;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施好盖顶肥;一般情况下于盛蕾至花铃期化控2~3次即可;注意防治蚜虫、棉红蜘蛛、棉叶螨、盲椿象、烟飞虱等非靶标害虫。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棉品种推广种植。

  六、水稻品种
  1.临稻1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14号。2004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镇稻88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152天,比豫粳6号早熟4天。株高约95厘米。直穗型品种,穗长约16厘米。分蘖力较强,株型较好,生长清秀,叶片深绿,大小适中,直立性好。亩有效穗21.8万,成穗率76.9%,穗实粒数108.5粒,空秕率12.7%,千粒重26.5克,谷粒较大,易落粒,成熟落黄较好。2003年生产试验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糙米率85.2%,精米率75.9%,整精米率68.8%,粒长4.8毫米,长宽比1.7,垩白米率29%,垩白度3.5,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18%,蛋白质10.1%。测试的十二项指标有八项达到一级米标准,一项达到二级米标准,米质一般。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性鉴定:中抗苗瘟,抗穗颈瘟,中抗白叶枯病。田间表现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中等发生,纹枯病轻。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7.3公斤,比对照圣稻301增产20.6%,2002年区域试验比第二对照豫粳6号增产6.3%;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25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稀播育壮苗,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据苗情中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防贪青晚熟。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中晚熟品种推广利用。

  2.阳光200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37号。2005年审定。
  育种单位:郯城县种子公司
  选育过程:由淮稻6号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54天,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3天。株高95厘米, 株型紧凑,生长清秀,叶色浅绿。直穗型,穗长16厘米。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23.2万,成穗率75.2%,穗实粒数92.2粒,空秕率18.4%,千粒重27.3克。米粒较大,易落粒,落黄较好。2004年生产试验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测定:糙米率85.1%,精米率77.1%,整精米率72.0%,粒长5.0毫米,长宽比1.7,垩白粒率27%,垩白度2.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5 毫米,直链淀粉17.2%,蛋白质8.1%。测试的十二项指标有七项达到一级米标准,两项达到二级米标准,一项达到三级米标准。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苗期抗病、成株期中抗。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3~2004年全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6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3.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35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0.4%。
  栽培技术要点: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适时稀播匀播;均衡配方施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加大磷钾肥用量,酌施锌肥;科学管理水层,涝洼地注意及时排水,切忌深水淹稻,并要适时烤田。
  适宜范围:适宜在济宁、临沂稻区推广种植。

  3.临稻1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15号。2002年审定。
  育种单位:临沂市水稻研究所
  选育过程: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亲本组合为临89-27-1/日本晴。
  特征特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7天,株高约95厘米,直穗,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宽短,上举,叶色浓绿。亩有效穗平均22.8万穗,穗实粒数平均107粒,千粒重平均24.8克。稻瘟病轻度或中度发生,纹枯病轻度发生抗倒性好。2001年统一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依据农业部NY20-19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测试:整精米率(65.2%)、长宽比(1.7)、碱消值(7.0级)、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蛋白质含量(11.9%)六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82.9%)、精米率(73.9%)、垩白度(1.8%)三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