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增效情况: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高产、省工、省力,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应用该项技术,一般可比常规技术增产10%,降低成本20%,增加纯收入25%,提高土地耕层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用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要求耐密植、抗性强、活棵成熟。
2. 机械播种。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播种。麦收后,可及时耕翻灭茬,机械播种,也可抢茬机械直播或选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合理密植,行距60~70厘米,播深3~5厘米。
3. 科学施肥。根据产量和肥料有效养分含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依据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施用纯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公斤推算。推荐施用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一般为40~60公斤/亩,苗期一次性施入;普通化肥可在苗期、大口期各50%两次施入。
4. 化学除草。出苗前,可喷施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50%都阿合剂等除草剂;出苗后,可喷施玉农乐、48%百草敌水剂等除草剂。严格控制剂量,以防药害。
5. 田间管理。苗期:及时间苗、定苗;及时中耕;及时防治病虫害。穗期:拔除弱株,中耕促根;及时浇水和排灌;防治玉米螟。花粒期:及时浇水与排涝;防治虫害。
6. 机械收获。完熟机械收获,选择适合当地的联合收割机,如自走式的北京4YZ-3型、背负式的玉丰4YW-2和郑州4YW-1;割晒式农丰4YG-2等,进行机械收获。
适宜推广区域: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邮 编:250100
联系人:王庆成 柴兰高
电 话:0531-83179402、0531-82355237
电子邮件:qcwang@saas.ac.cn
十、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是以超高产玉米品种为研究平台,针对我省玉米千斤省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对超高产技术的需求,通过研究超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超高产玉米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集成等提出的。
技术要点:
1.精选良种。(1)所选品种要求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密度达到5000株/亩以上不倒伏、不空杆、不秃尖,平均单穗粒重潜力在200克以上。生育期春播125天左右,夏播105天左右。(2)种子处理。挑除破碎、发霉变质籽粒和秕粒,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浸种8小时,晾干后用40%甲基乙硫磷和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2.精细播种。(1)精细整地。播前精细耕翻整地,亩施优质鸡粪3立方米,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30公斤,锌肥1公斤,5%辛硫磷颗粒剂1.5公斤。(2)足墒播种。6月5日~15日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80~90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点播亩用种量3~4公斤,亩施5公斤复合肥做种肥,种肥隔离,覆土深浅一致,厚度为3厘米。
3.提高密度。播种密度每亩6000~7000株,及时间苗、定苗。确保收获时的实收株数在每亩5500株以上。
4.足量施肥。一般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氮(N)3公斤,磷(P2O5)1公斤,钾(K2O)3公斤计算;磷、钾肥作底肥;氮肥苗肥轻施、穗肥重施、粒肥酌施。
5.精细管理。(1)及时浇水。出苗至小喇叭口期间遇旱必须灌溉。大喇叭口期以后要达到地表见湿不见干。(2)中耕松土。苗后至小喇叭口期一般中耕2~3次,保持土壤疏松。(3)防治病虫草害。杂草防治:播后出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于地面。粗缩病的防治:苗期用蚜虱净防治灰飞虱。二、三代粘虫和蓟马:用50%辛硫磷1000倍和敌敌畏乳油 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时间在苗期和穗期,兼治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玉米螟: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沙5公斤,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撒入心叶。玉米蚜虫:用久效磷100倍液在玉米雌穗上节涂茎防治。(4)人工去雄。在刚抽雄时拔除全田雄穗的二分之一(隔行或隔株),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5)人工辅助授粉。在授粉后期逐株检查授粉情况,对未授粉的新鲜花丝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数。(6)拔除空株。在辅助授粉后10天将空秆株拔除。
6.完熟收获。收获标准是:玉米籽粒基部出现黑层、乳线完全消失。
适宜推广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11号
邮 编:250100
联系人:王庆成
电 话:0531-83179402
电子邮件:qcwang@saas.ac.cn
十一、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技术概述: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黄淮海地区和山东省普遍降水不足,干旱困扰着当地的大豆生产。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加大密度,构建合理群体,有效利用水、光、热资源,实现大豆高产,在鲁中、鲁北、鲁西北等半干旱大豆种植区试验、示范,取得较好效果。
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品种。根据土壤肥力、生育期、用途和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适宜品种。土壤肥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选用高产、抗倒伏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反之,则选用抗旱、抗倒、耐瘠、适应性强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根据当地的大豆适宜生长期和茬口,选用早、中、晚熟品种。山东省及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适宜生育期一般为90~110天。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油脂和蛋白质,根据不同用途选用高脂肪或高蛋白品种。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的大豆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根据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高抗或兼抗这两种病害的品种。
2.根据地力水平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创建合理群体。我省夏大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3~1.7万株/亩。土壤水肥条件好,品种的生长势强、单株生产力高,适宜密度为1.0~1.3万株/亩;无水浇条件的山岭薄地密度可高达3.0万株/亩。根据适宜密度,确定相同的行距与株距,均匀种植,使单株个体具有向四周生长的最大空间,减少个体之间的竞争和水、光、热资源损失。植株间距一般为13~25厘米。
3.足墒精细早播种。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应适当散墒后播种。灭茬、适当整地后机械精量播种。播种深度一致,一般3~5厘米,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
4.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早间苗、定苗;中耕2~3次,一般在齐苗后、定苗后和封垄前各中耕一次。
5.适时灌水。不同生育时期需水不同,苗期需水较少,应适当干旱,不浇水或少浇水;开花、结荚、鼓粒期需水较多,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大,遇旱及时浇水。大豆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幼苗期20%左右,分枝期23%左右,开花结荚期30%左右,鼓粒期25%~3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时应及时浇水。
6.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施1~1.4吨优质粪肥,土壤瘠薄或前茬施肥少的地块应多施有机肥。播种时,施用少量化学肥料、腐熟有机肥、细菌肥料、硼肥、钼肥等作种肥。根据土壤肥力不同,在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进行追肥。苗期每亩追施2.5~5.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以促壮苗。开花结荚期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鼓粒期缺肥时,每亩追施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土壤碱解氮含量在80毫克/公斤以上时,可不追肥。
7.防除杂草。以化学除草为主,中耕或人工除草为辅。化学除草可用乙草胺、盖草能等播种后出苗前一次性使用。
8.防治病虫害。采用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可采用鲁豆11号、鲁豆12号、齐黄28、齐黄29、齐黄30、齐黄31、菏豆12号、菏豆13、中黄13、山宁16等品种;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可选用齐黄28、齐黄29、齐黄30、齐黄31、齐黄33等品种。用冬耕、清除田边杂草等措施防治豆天蛾、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也可用敌杀死等化学药剂防治造桥虫、菜青虫、豆天蛾等害虫。
适宜区域:适宜山东省半干旱大豆产区
注意事项:
1.苗前做好化学除草;
2.雨水较多的年份做好化学控旺,预防倒伏。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济南市桑园路28号;
邮 编 :250100
联系人:徐 冉
电 话:0531-83179348
电子邮件:soybeanxu@yahoo.com.cn
油料纤维类
十二、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花生主要分布在丘陵和旱地,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较重。采用地膜覆盖增强抗旱保肥能力;适期晚播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条件,防避病虫害,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提高品质;肥效后移避免后期脱肥早衰,提高肥料利用率。本技术是中低产田增产的重要途径,在山东省作为高产创建技术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增产增效情况:在平种基础上一般增产25%~35%,在覆膜栽培基础上增产15%~25%。一般增效20%~30%。
技术要点:
1、整治农田,改良土壤,轮作换茬。丘陵地整修梯田,三沟配套。冬前深耕深翻,加深活土层。粘性土压沙或含磷风化石,沙性土压粘淤土。
2、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包膜缓控释肥等,培肥地力,延长肥效期,肥效后移防早衰。中等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纯氮8~10公斤,氧化钾4~5公斤。于地膜覆盖起垄时集中包施在垄内。
3、选用高产抗病、抗旱耐瘠品种,适当密植。大花生品种如丰花1号、山花9号等每亩0.8万~0.9万墩,丰花5号、山花7号等0.9万~1万墩,小花生品种丰花6号、山花8号等1万~1.1万墩,每墩2株。
4、地膜覆盖,适期晚播。垄高12~15厘米,垄距80~90厘米,垄上行距35~45厘米,穴距15~18厘米,每穴2粒。早播的可用无色地膜,晚播的可用配色地膜或黑色地膜。播前带壳晒种2~3天,分级粒选。黄淮地区墒情较好或有抗旱播种条件的推迟至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无抗旱播种条件的可在4月上、中旬后抢墒播种。
5、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用辛硫磷微胶囊,或毒死蜱颗粒剂等于播种时施用防治蛴螬。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枯萎病。叶斑病发病后用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喷施2~3次。在结荚后期喷施叶面肥防早衰落叶。
6、及时收获晒干避免霉捂,控制黄曲霉素污染。
适宜区域:适合北方丘陵、旱地春播花生区推广。
注意事项:地膜覆盖的必须于覆膜前喷施除草剂。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政编码:271018
联系人:万勇善、曾英松
联系电话:0538-8241540
电子信箱:yswan@sdau.edu.cn
十三、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传统花生种植方式是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10万穴左右,每亩用种量(荚果)35(小花生)~45公斤(大花生),每年用种量约占花生总产的8%~10%,不仅用种量大、成本高,而且在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群体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以单粒精播代替双粒穴播,不仅可以减少用种量,而且可以缓解花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实现花生高产高效。“十五”以来,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等对花生单粒精播效果、原理、应用条件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较为简单实用的技术规程,制订了省级地方标准。
增产增效情况:指技术推广过程中产量和效益增加情况。
大田试验和生产示范证明,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该技术可使花生增产5%~7%,亩节种6~7公斤,亩增效35~50元。
技术要点:指核心技术及其主要配套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技术的详细构成与技术组装。
土壤肥力中等以上;选用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大花生可选用花育22号等,小粒可选用花育23号等。垄距80~85厘米,穴距11~12厘米,亩播135000(大花生)~14500(小花生)粒。精选种子,用籽粒饱满活力高的一级米播种。株高达到35厘米时开始化控,施药后10d~15d主茎超过40厘米可再喷一次,每次用药量为常规用量的2/3~3/4。其他措施同一般高产覆膜花生。为保证出苗齐全,要注意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适宜区域:适合全省花生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联系人:万书波
联系电话:0531-83178127
E-mail:wanshb@saas.ac.cn
十四、花生肥效后移防衰增产技术
花生由于地膜覆盖栽培及地下结果等原因不便追肥,多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肥,造成前期旺长倒伏,后期脱肥早衰,叶斑病加重,落叶早,荚果充实性差,影响产量和品质。肥效后移技术是指采用缓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等缓释长效肥料,延缓肥效期,增强中后期肥效,可以控制前期旺长,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增产增效情况:一般增产10%以上,出仁率提高2个百分点。
技术要点:
1.春播花生采用地膜覆盖,高产粮田实行夏直播覆膜或麦田套种等两熟制。轮作换茬,秋冬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2.采用包膜控释肥。控释期3个月的硫包膜或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按1:1的比例,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高肥地需要较晚发挥肥效,可适当加大控释肥的比例,旱薄地需较早发挥肥效,可适降低控释肥的比例。一般施肥数量为:亩产500公斤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纯氮12公斤,氧化钾10公斤;亩产350~400公斤的中等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纯氮8~10公斤,氧化钾4~5公斤。或采用包膜控释掺混肥40-50公斤/亩。
有机肥在耕地前施入,化肥在起垄时一次性集中包施在垄内。
3.适期晚播。春播花生推迟到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麦套花生5月下旬播种,夏直播6月上中旬抢时早播。
4.选用高产品种,适当密植。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山花9号每亩0.8万~0.9万墩,丰花5号、山花7号0.9万~1万墩。小花生品种丰花4号、山花8号等1万~1.1万墩,每墩2株。
5.其它措施同常规。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
注意事项:干旱影响包膜控释肥发挥肥效,遇干旱又需发挥肥效时应配合灌溉。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政编码:271018
联系人:万勇善
联系电话:0538-8241540
电子邮件:yswan@sdau.edu.cn
十五、花生蛴螬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技术
蛴螬是危害花生的主要虫害之一,常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60%以上。科学防治蛴螬的方法是成虫、幼虫兼治。本技术根据成虫金龟子夜间出土交配取食的特性,利用金龟子生物引诱剂,在金龟子发生期,按照一定密度、高度置于花生田,可对成虫金龟子进行大量诱杀。
增产与效益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可使蛴螬所致亩减产率控制在5%以内,增产约15%,亩增产约35公斤,增加经济效益约70元。本技术的使用成本较低,比目前农药防治每亩节省成本10~20元。
技术要点:
1、化学防治幼虫:5%毒死蜱颗粒剂,采用毒土法于花生花针期沟施,每亩用有效成份125克;或用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于花生播种期拌种,采用有效成份800克/100公斤种子,即制剂量药种比1∶45为宜。用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采用灌根法于花生开花下针期使用,每亩用有效成份135克;或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于花生播种期拌种,采用有效成份500 克/100公斤种子,即制剂量药种比1∶60为宜。
2、生物防治幼虫: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制剂300克/亩,于花生花针期沟施。
3、金龟子生物引诱剂引诱成虫:监测阶段,在田间进行少量布点,可从6月上旬开始,每晚7点至8点半放置诱捕器。防治阶段,根据监测结果,从诱到金龟子的第一天开始开始大量布点。晚上7点前后去田间放诱芯,8点半前后将诱捕器收回,隔日晚再用,每晚诱集时间为1个半小时左右。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在暗黑鳃金龟出土日放置诱芯,不出土日可不放。由于引诱剂的强挥发性强,所购诱芯应低温保存,一个花生生长季推荐使用30个诱芯。推荐田间诱捕器使用密度为外圈60~80米放一个,内圈尤其是中心位置可以减少诱捕器放置数量,连片使用,诱捕器应挂在通风处,田间使用高度为2~2.2米左右。
适宜区域:全国花生蛴螬发生严重地区均适用。
注意事项:生物防治药剂连年使用效果更佳,金龟子生物引诱剂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联系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万年泉路126号
联系人:曲明静
联系电话:0532-87628320
E-mail:mjqu@yahoo.com.cn,
十六、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本技术是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集成的综合技术,产量目标为亩产皮棉120公斤以上,主要内容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化控等,旨在配合棉花高产开发,带动全省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
该技术于2005年鉴定,是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转Bt基因抗虫棉及其种子生产的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该技术一般增产8%以上。
技术要点:
(1)地力条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保肥、保水能力较强,透气性好。0~20厘米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全氮0.06%以上,碱解氮60ppm以上,速效磷2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做到遇旱能浇、遇涝能排。
(2)产量结构:产量目标为亩产皮棉120公斤以上。常规棉,亩有效铃6.5万个左右,平均单铃重4.5~5.0克;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80%以上。杂交棉,亩有效铃6万个左右;平均单铃重:5.0~5.5克;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80%以上。
(3)播前准备:棉田秋冬耕,耕深30厘米左右。结合耕翻,亩施鸡粪1吨或优质土杂肥2~3吨,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氮磷钾含量皆在15%以上)。
(4)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栽培,4月20~30日播种,常规棉的密度3500株/亩左右;杂交棉密度2500株/亩左右。等行种植时行距80~100厘米,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厘米、大行90~120厘米。
(5)科学管理:一是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蕾期不宜追施氮素化肥,但为防止早衰,三类棉田皆亩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5公斤;见花5天内追施尿素15公斤;7月下旬追施7.5公斤作为盖顶肥,以后不再根基追肥。二是化控,自现蕾后开始化学调控。一般情况下,可于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打顶后)各使用1次,亩用缩节安分别为0.5~1克、1~1.5克、1.5~2克、2~3克。三是整枝,于第一果枝出生后5天,打下果枝以下的叶枝(真叶保留),并于7月20日前后打顶。不断去掉主茎上的营养枝和赘芽;按照下部果枝少留果节的原则来打下部果枝的边心,一般底部1~3果枝留1~2节;为控制封行程度,中部果枝碰头就打边心。
注意事项:在科学防治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的基础上,重点防治好盲椿象。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各棉区
技术依托单位: 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学
联系人:赵洪亮 董合忠 于谦林
联系电话:0531-67866315 83179255
电子邮件:mjz@sdny.gov.cn;donghz@saas.ac.cn
十七、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针对当前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单产低、投入不合理等问题,在系统研究盐碱地棉花生育规律和土壤盐分与养分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促进出苗成苗、科学运筹肥水和简化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盐碱地棉花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1. 盐碱地改良与培肥。中度和重度盐碱地先采用挖沟排碱、淡水压盐、平整土地等措施改良后植棉。无论哪种盐碱地都提倡在工程措施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
2. 促进出苗和成苗。轻度盐碱地直接平作,先播种后盖膜;中度盐碱地畦作,地膜覆盖在畦上;重度盐碱地采用沟棚种植,在垄上平覆地膜形成沟棚;无法造墒的盐碱地采用预覆膜栽培。
3. 科学运筹肥料。每亩施优质土杂肥2~3吨,含盐量0.2%~0.3%的轻度盐碱地,增施磷、钾肥,过磷酸钙70 公斤/亩,尿素26 公斤/亩,硫酸钾15 公斤/亩;含盐量0.3%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增施磷肥和氮肥,适施或不施钾肥,过磷酸钙60 公斤/亩,尿素25 公斤/亩,硫酸钾10 公斤/亩。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基肥占40%,追肥占60%。
4. 棉田简化管理。实行棉花粗整枝,现蕾后去掉第一果枝以下的营养枝,7月20日前后打顶;6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和降雨进行中耕、破膜和培土。
5. 合理化控。从蕾期开始化控,酌情喷施助壮素(缩节安),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原则,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使之适时封行。
6.注意预测预报,防治烟飞虱、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害虫;注意及时浇水和排涝。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联系人:董合忠、辛承松
电 话:0531-83179255
电子邮箱:donghz@saas.ac.cn
十八、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技术
棉株体在有效的生长季节内局部或整体过早结束生命活动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现象即为早衰。自高产转Bt基因抗虫棉推广普及以来,早衰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棉花早衰实质上是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以及碳氮代谢等失调所引起的。因此,棉花早衰因品种而异,受外部环境条件的诱发,避免或减少诱发因子的影响,才能控制或延缓早衰。
技术要点:
1.对路品种和适期播种。旱薄地、盐碱地及其他肥水条件较差的棉田选用99B、鲁棉研28、鲁棉研37等慢发型的抗虫棉品种,地膜覆盖,适期早播,中等密度;肥水地选用鲁棉研21和鲁棉研29等快发型的抗虫棉品种,适期晚播,适当增加密度。
2.平衡施肥和追肥后移。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化肥适当后移,基肥追施结合。氮肥,亩纯氮用量10~15公斤,高产田基肥、初花肥和盖顶肥按3:4:3的比例,中低产田基肥、花铃肥按5:5的比例施用;磷肥,亩P2O5 用量8~12公斤,一次基施;钾肥,亩用K2O 10~12公斤,基肥和初花肥按5:5的比例施用。
3.摘除早期的生殖器官。早发棉花适时适量摘除早期的生殖器官(早蕾或早果枝),具有一定的增产和防早衰、烂铃的效果。6月6月15日以前现蕾的早发棉田,均可除掉棉株下部2~3个果枝的蕾及边心或直接打掉下部2~3个果枝。
4.秋冬深耕翻。棉花或前茬作物收获后,秋耕冬晒垡,深度30~35厘米,一般每3 年左右深耕一次。
5.破膜和浇水。地膜覆盖的棉田要在盛蕾期雨后或浇水后中耕、破膜、培土,形成垄和沟,旱能浇、涝能排;
根据天气状况,适当推迟首次浇水的时间;之后遇旱浇水,高产田要一直浇到9月中旬。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合黄河流域棉区,特别是山东、河南和河北棉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250100)
联系人:董合忠、李维江,
电 话: 0531-83179255
电子邮箱:donghz@saas.ac.cn
蔬菜类
十九、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条件恶化,病虫害发生严重,设施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不稳定,个别地区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对于破解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设施栽培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生态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要点:
1.建造结构性能优良的日光温室。结合山东的气候条件和当地实际,按照省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建造山东Ⅲ、Ⅳ、Ⅴ型等新型节能日光温室。
2.选用日光温室蔬菜专用品种。重点推广栽培面积较大的西瓜、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蔬菜的保护地专用品种。
3.采取穴盘嫁接育苗技术。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用合适穴盘;配制专用育苗基质;选用优质适宜的砧木;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的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4.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采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行下开70厘米宽、20厘米深的沟,每亩铺5000公斤秸秆,撒施150公斤饼肥,接种10公斤菌种,然后覆土、浇水、接种4公斤植物疫苗,然后定植、打孔即可。
5.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置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在设施出入口,或者在设施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6.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日光温室7、8月份闲置季节,在棚内开沟,铺施轧碎的作物秸秆,撒施石灰氮,起垄,灌水用地膜覆盖地面,上面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或与大葱进行轮作,都能够减轻连作障碍。
7.主要病虫害高效安全药剂防治技术。使用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效安全的药剂,如银发利、扑海因、施家乐、阿米西达、世高、阿克泰等,防治设施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何启伟、焦自高、高中强
电 话:0531-83179275 83179589 67866372
二十、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设施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种子和农药以及秧苗健壮等优点,能够促进蔬菜提早成熟,而且便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普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育苗设施。利用日光温室、拱圆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进行育苗时,要求设施坚固,抗灾能力强,并且具备一定的环境调控能力,能够调节温度、湿度、光照以及防虫、防雨等。
2.穴盘规格。根据蔬菜种子大小及成苗标准的不同选择适宜大小的穴盘,一般使用能与精量播种机等机械配合的标准化穴盘,规格包括32孔、50孔、72孔、98孔、128孔、200孔、288孔等。
3.基质要求。适合不同季节蔬菜穴盘苗生长,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和附着,能充分发挥其固定和保持作用,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pH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