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38毫米,总的分布趋势为南部多于北部,中部多于东西两端。南部中低山区年均降水为700~750毫米,中部丘陵山区年均降水为600~700毫米,北部平原区年均降水为550~600毫米,年际间变化大。因受季风影响,季节之间的降水量极不均匀。春灌期3~5月,平均降水量只有7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2.6%。汛期6~9月,平均降水量46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5.7%。秋灌期10~11月,平均降水量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1%。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22.2毫米,仅占降水量的3.6%。
2.1.3.3水系
济南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黄河流经济南市长183公里,其最下游的一条支流玉符河发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在市区西部北店子汇入黄河,其上游建有卧虎山和锦绣川水库;小清河干流发源于济南市区段店镇睦里闸,境内长度70.5公里,是济南市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小清河干流经综合治理后,河道底宽将由原来的30米拓宽至75~100米,最大设计泄洪流量为766立方米/秒,干流防洪能力达一百年一遇,除涝标准十年一遇,具有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海河流域内有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3条骨干河道。其中徒骇河、德惠新河流经济南市境内。徒骇河在济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465.9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为60多公里。德惠新河济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3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为26.7公里。
2.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农业方面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村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蔬菜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全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6.2%,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生产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和建筑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国内贸易繁荣活跃,对外经济贸易扩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全市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667.85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603.27万人,人口密度为738人/平方公里,其中年末市区总人口348.24万人。2010年,全市总耕地面积达到585.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6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41.3万亩,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910.8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783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总产值为378.4亿元,粮食播种面积701.1万亩,粮食总产量289.4万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
2.3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3.1水资源总量
根据水资源调查分析,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59亿立方米,其中可用量为13.8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0.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51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可用量248立方米,属资源性贫水区。
2.3.1.1大气降水
据1952-2009年降水资料统计,济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8毫米,最大降水量为1063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336毫米(1968年)。
2.3.1.2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包括水库、河道、塘坝拦蓄水、黄河水、小清河水、泉水。其中,黄河水、徒骇河水属客水,其余为当地水。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13座(其中含玉清湖、鹊山水库、商河清源湖3座平原水库),小型水库170座,塘坝1044座,总库容5.5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4亿立方米。
2.3.1.3地下水
根据济南市水文地质条件,将地下水分为多种类型,经均衡计算,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12.68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9.83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调节作用较大,枯水年可以适量超采,丰水年则以丰补欠,水量较可靠稳定。
2.3.2开发利用现状2010年济南市总供水量1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7.4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43.2%,地表拦蓄水3.28亿立方米,引黄河水5.76亿立方米,其他0.77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表2-1
水源种类 | 地下水 | 拦蓄水 | 引黄
河水 | 其他 | 合计 |
现状供水量(亿立米) | 7.4 | 3.28 | 5.76 | 0.77 | 17.2 |
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亿立米) | 9.13 | 4.66 | 6.10 | | |
开发利用率(%) | 81.05 | 51 | 70.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