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拓展完善科技类场馆功能。全力推进综合类、产业调整类、生态治理类、民生需求类等科普场馆群的建设和完善,设计增加科普功能,配置科普互动类设施,丰富公众科学教育形式和内容,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2.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研究制定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开展示范性引导、专业咨询以及资源服务等工作,推动现有科普教育基地拓展完善科普展教功能。按照开展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需要,建设功能各异的行业性科普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区域,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建设专业科技类博物馆。
3.共建共享基层科普设施。加强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建设一批感知体验、安全体验等科普设施,完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机制。增强现有市(县)、区专业科技场馆(科技活动中心)的科普展教功能,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一批具备科学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市(县)、区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和基层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建立遍布城乡社区的基层科普服务网点。加强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推动全市和有条件的市(县)、区建成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电子科普画廊”。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事业科普能力,促进其具有科普功能的研发、生产设施对公众开放,形成资源的集成放大效应。
(五)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党员科技先锋岗、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2.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