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与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有效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指导。使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推广“做中学”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3.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职教院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4.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快乐科学校园行等活动,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活动水平。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