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3.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三、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推进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普遍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把市(县)、区及其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
2.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
3.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培养科学观念,弘扬科学精神,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