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残疾人社区康复、白内障手术复明、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医疗、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助视器验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聋儿语言训练、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精神残疾人防治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及药费补贴等多项康复服务补贴制度和专项实施方案。
2.办好聋儿康复中心和语言训练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智障儿童和脑瘫儿童康复班等早期康复教育机构。
3.大力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4.以各级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社区康复站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开展残疾人免费体检活动,提供康复服务。
5.加大培养和引进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力度,实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康复员和残疾儿童家长培训,不断提高康复指导和服务水平。
6.切实加强残疾人精神卫生工作力度,做好对各种因祸致残、心理偏执、思想偏激残疾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培养残疾人特别是残疾青少年健康乐观、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良好心态,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会。
7.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8.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有效降低残疾婴儿出生率及其他类型的残疾发生率。
(二)辅助器具服务。
1.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设。
2.制定并实施贫困缺肢者假肢装配救助保障制度,为贫困缺肢者免费安装高质量、高性能的异型假肢,扶助缺肢者实现自理、自立。
3.统筹规划城乡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和实物配发力度,确保农村残疾人得到便捷、优质的辅助器具服务。
4.加强社区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的配置、管理、使用和修缮工作,做好深入社区和家庭的指导服务。
(三)托养服务。
1.制定并落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居家服务补贴等政策。
2.提高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阳光家园"建设,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寄宿和日间照料托养等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县和示范单位活动,不断提升托养服务水平。
3.全市普遍开展残疾人居家服务。
(四)无障碍服务。
1.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巩固和发展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