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要求
I、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山西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实验操作考试内容是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依据《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教学要求(试行)》中各学习模块知识目标中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和能力目标中要求的实验,以及我省教学实际确定如下必做实验。各实验的内容要点及测评要求如下:
1. 常规要求
项
目
| 内容要点
| 测评要求
|
模仿
水平
| 独立操作水平
|
实验习惯
| ①实验前要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②能认真独立地完成各实验步骤
③爱护公物,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做好实验结束时的整理复原工作
④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⑤实验结果要求实事求是
| | √
√
√
√
√
|
绘
图
要
求
| ①用HB铅笔绘图
②绘图方法正确
③观察与绘图同时进行
④图的大小、比例、位置正确
⑤图的标注、说明、指示线符合要求
| | √
√
√
√
√
|
操
作
要
求
| ①正确使用实验用具和药品,取放仪器操作规范
②实验观察及操作过程规范,符合要求
③如实、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④会分析实验结果
| | √
√
√
√
|
2.各实验操作技能测评要求
| | |
实验名称
| 测评要点
| 测评要求
|
模仿
水平
| 独立操作水平
|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 ①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制备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③观察比较各临时装片
④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 √
| √
√
√
|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 ①制备含还原糖的生物组织样液
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
③制备含脂肪的生物组织实验材料
④用染色的方法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⑤制备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样液
⑥鉴定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
⑦制备含淀粉的组织样液
⑧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淀粉的方法
| √
√
√
√
| √
√
√
√
|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 ①制作叶片细胞的临时装片
②使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找到含叶绿体的叶片细胞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④绘出一个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图
| | √
√
√
√
|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①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②用低倍镜观察紫色的中央液泡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③滴入蔗糖溶液使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④滴入清水使质壁分离的表皮细胞复原
⑤用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 √
√
| √
√
√
|
5.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①提出影响酶活性的可能因素并作出相关假设
②用对照方法设计实验,制作实验方案
③设计并绘制数据记录表
| | √
√
√
|
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
②制作符合要求的滤纸条
③用毛细吸管画出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④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⑤层析后,滤纸条上有4条明显的色素带
⑥实验完毕后用肥皂洗手
| | √
√
√
√
√
√
|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①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②使用低倍镜观察装片,并能找到分生区细胞
③使用高倍镜找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
④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简图
| | √
√
√
√
|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 ①低倍镜观察装片,识别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
③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④绘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 √
| √
√
√
|
9.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① 模型的设计
② 准备模型制作的材料
③ 制作模型
④ 小组交流
| √
√
√
| √
|
10.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 ①表述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②表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老龄化程度
③设计一表格调查本地区社会老龄化程度
④根据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
⑤小组交流调查情况
⑥分析本地区社会老龄化程度的结果
⑦陈述社会老龄化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可能方法
| √
√
√
√
|
√
√
√
|
1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 ①配制并测定不同pH的酸性和碱性溶液
②制备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③配制并测定滴入不同量酸性和碱性溶液后的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
④记录数据并绘制曲线
⑤得出明显的实验结果
⑥小组内工作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 √
| √
√
√
√
√
|
112.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 ①枝条的选取和处理
②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③观察并记录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
④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⑥小组内工作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 √
√
| √
√
√
√
|
1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①寻找对比因子,设计实验方案
②接种、培养
③定期采样并计数
④推导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
⑤根据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画出各个实验组处理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
⑥分析曲线图,得出结论,班级交流
⑦小组内工作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 √
√
√
| √
√
√
√
|
土1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①准备捕捉工具
②土壤取样
③采集小动物
④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⑤分析数据,写出研究报告
⑥小组内工作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 √
| √
√
√
√
√
|
II、成绩等第认定
生物实验技能测评结果设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
达到下列要求者,认定为合格:
(1)经由设区的市或学校按省统一要求组织的实验操作考试,获得合格。
(2)能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必做的实验及探究与活动项目。
(3)在实验与探究活动中表现良好。
未能达到上述一项或以上者,认定为不合格。
Ⅲ、操作考试组织程序
1.高二上学期末,由设区的市或学校统一组织一次实验测评,内容可在“实验操作技能测评要求”所列出的实验中选取。应提前一周公布测评的实验内容(原则上提供两项实验供学生选择),并作好实验场地、器具、材料等相关准备工作。实验测评时间为15分钟。
2.评委由教研组教师共同担任,每位评委一次评价的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教师可参照提供的“评定检核表”,做好实验现场记录,对学生的实验考查进行认定。若实验考查不合格的学生,可申请补测一次。补测内容与形式应符合测评要求。
3.任课教师根据实验考查结果、探究与活动实施情况、日常表现记录,给予每个学生等级认定。评定的等级可提交生物教研组集体讨论,尤其对认定为不合格等第的学生,要逐一说明评定理由。
4.在教师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并汇总相关材料后,将等第评定结果报学校确认。
Ⅳ、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评定检核表样例
用评定检核表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时,要依次列出需要检核的项目及操作行为要点,然后观察被检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并予以记录。检核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
评定检核表中:
①“得分”和“考核成绩”两栏均用“√”记录。
②“分数合计”一栏用数字记录。
③实验考核成绩的评定,凡达到10分者为合格。
④具体评分办法,参见评分标准。
样例1:
评 定 检 核 表
实验名称:使用高倍显微观察
几种细胞
| 1
| 2
|
| 评分标准
|
|
|
| 2分
| 1分
| 0分
|
0
| 1
| 2
| 0
| 1
| 2
|
①实验操作
| 制片
| 取材
|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加盖玻片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观察
| 低倍镜的使用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高倍镜的使用
|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②实验结果
| 标本1
|
|
|
|
|
|
| 观察标本
清晰明显
| 不明显
| 观察不到标本
|
标本2
|
|
|
|
|
|
| 观察标本
清晰明显
| 不明显
| 观察不到标本
|
③实验报告
|
|
|
|
|
|
| 答对1/2以上
| 答对不到1/2
| 报告不认真
|
④绘图
|
|
|
|
|
|
| 符合要求
| 一般
| 不正确
|
⑤实验习惯
| 遵守实验室规则
|
|
|
|
|
|
| 遵守较好
| 一般
| 不遵守
|
仪器、用具、药品的使用
|
|
|
|
|
|
| 规范
| 一般
| 不规范
|
上述各项分数合计
|
|
| 异常情况
|
|
考核成绩
| 合格
|
|
|
不合格
|
|
|
说明:1. 考查时选择2种材料:真菌细胞(如酵母菌)、低等植物细胞(如水绵等丝状绿藻)、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2.实验报告中应包括总结细胞结构上的共同点。
样例2:
评 定 检 核 表
实验名称: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 1
| 2
|
| 评分标准
|
|
|
| 2分
| 1分
| 0分
|
0
| 1
| 2
| 0
| 1
| 2
|
①实验操作
| 注入样液
| 取2 mL苹果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
|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加试剂
| 加斐林试剂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匀
|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鉴定
| 用酒精灯隔水加热
|
|
|
|
|
|
| 操作正确
| 一般
| 不正确
|
②实验结果
|
|
|
|
|
|
| 有砖红色沉淀
| 不明显
| 无砖红色沉淀
|
③实验报告
|
|
|
|
|
|
| 答对1/2以上
| 答对不到1/2
| 报告不认真
|
④实验习惯
| 遵守实验室规则
|
|
|
|
|
|
| 遵守较好
| 一般
| 不遵守
|
仪器、用具、药品的使用
|
|
|
|
|
|
| 规范
| 一般
| 不规范
|
上述各项分数合计
|
|
| 异常情况
|
|
考核成绩
| 合格
|
|
|
不合格
|
|
|
说明: “实验结果”中“无砖红色沉淀” 者为不合格。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要求
I、实验操作考试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有:
(1)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读数和记录等。
(2)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体包括: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仪器的装配和连接,常见实验故障和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3)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能根据要求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4)化学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具体包括: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过程、结果的解释等。
Ⅱ、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为《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1、化学2确定的必做实验。各实验的内容要点及测评要求如下:
化学1
考查内容
| 考查标准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使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
③能正确完成溶解和液体转移
④能正确使用容量瓶及其他辅助仪器
|
金属钠的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钠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完成装置的安装和连接
④能正确完成溶解及加热操作
⑤能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⑥能正确使用滴管
|
Cl¯、SO42-、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完成对液体的加热操作
⑤能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
⑥能正确使用滴管
|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①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
氨及铵盐的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完成加热操作
④能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
⑤能正确使用滴管
|
化学2
考查内容
| 考查标准
|
钠、镁、铝元素性质的递变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完成加热操作
|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完成加热操作
|
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完成萃取操作
|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连接电路
④能正确使用电流计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使用水浴加热
|
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用简单方法检验有机物的燃烧产物
|
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配制反应混合物
④能正确完成装置的安装和连接及气密性的检验
⑤能正确完成加热操作
|
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 ①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②能正确取用固体及液体样品
③能正确使用滴管
④能正确完成加热操作
|
Ⅲ、实验操作成绩认定
化学实验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第。
合格的认定标准是:
1.积极参与化学1和化学2中全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相关实验活动。
2.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实验态度端正,完成15个必做实验。
以上两项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依据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参与实验活动的态度、表现,以及完成《实验手册》中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
3.参加学校组织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符合评定通过的基本要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
不能达到合格标准中的任意一条,应评定为不合格。
Ⅳ、操作考试组织程序
1.实验操作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应在考试内容所列的必做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准备好器材,制定好《实验评定检核表》和《实验试题》,最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2.学生经过抽签在学校规定的2个实验中确定其中1个实验进行考查。考查时间为15分钟,对于第一次考查不合格者,学校应允许学生在半个月之内再补考一次。
3.评委由教研组教师共同担任,每位评委一次评价的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
4.评委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对总评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个别交谈的方式将结果告知学生。
5.在教师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并汇总相关材料后,将等级评定结果报实验操作考试测评小组。
Ⅴ、化学实验考试评定考核表样例
评 定 考 核 表
评定内容:Cl-的检验
实验用品:试管、滴管、NH4Cl溶液、KCl溶液、AgNO3溶液、稀硝酸。
实 验 桌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姓 名
考查点 要 求
| | | | | | | | |
实验操作
| 1.液体药品的取用
| ①试剂瓶盖倒放在桌上
②倾倒时标签向着手心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液体缓慢倒入,不流到试管外面
④取完试剂,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置
| | | | | |
|
|
|
2.滴管的使用
| ①滴管不能与试管壁接触
②逐滴滴入,不能滴到试管外面
| | | | | |
|
|
|
3.试剂用量
| AgNO3溶液和稀硝酸用量合适
| | | | | | | | |
4.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明显
| | | | | | | | |
实验原理
| 结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规范
| | | | | | | | |
实验习惯
| ①及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②废液倒入废液缸,仪器及时清洗,桌面清洁、整齐
| | | | | |
|
|
|
成绩评定(合格记B,不合格记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