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本文原文《憲法学における“安全”と“安心”》,载于森英树编:《现代
宪法中的安全(現代憲法における安全)》,日本评论社2009年版,第2-25页。文章摘要和关键词系译者所加。
以下的“各种形态”,笔者参照了被选任为日本学术会议第18期、第19期会员的各种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笔者在各种报告中执笔的部分也为本文打下了基础。作为学术会议活动的一环,笔者在“人与安全”特别委员会及“学术与社会”常设委员会担任委员长、在“日本的计划”特别委员会担任了干事。日本学术会议对外报告:《安全で安心なヒューマンライフへの道》(2003年3月17日)、同《科学におけるミスコンダクトの現状と対策》(2005年7月21日)、日本学术会议:《日本の計画 Japan Perspective》(2002年12月)、同《科学のミスコンダクト》日本学术协力财团(2006年)。另参见日本学术会议:《多発する事故から何を学ぶか―安全神話からリスク思想へ》日本学术协力财团(2001年)。
关于这一点的文献很多,但最近的考察可参见松井芳郎:《国際法における武力規制の構造》,载《ジュリスト》第1343号(2007年)。
关于这一点的文献很多,目前的可参见大沢秀介・小山剛编:《市民生活の自由と安全》,成文堂2006年版。
参见2008年7月2日《读卖新闻晚刊》;水島朝穂:《今週の直言》2008年7月7日,
http://www.asaho.com/jpn/index.html)、并参见
http://www.yomiuri.co.jp/feature/20080625-3057808/news/20080705-OYT1T00449.htm>、《特集・サミットと“テロ対策”》,载《法と民主主義》第429号(2008年)。另参见拙文:《 “戦う安全国家”と人間の尊厳》,载《ジュリスト》第1356号(2008年)。
* 这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纪录片的名字,记录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近几年跑遍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讲授温室效应对地球威胁的经历。整部影片反映了一个事实:人类正在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困扰。——译者注
参见村上陽一郎:《安全学》,青土社1998年版,第45页以下。另参见村上《安全と安心の科学》,集英社新书2005年版;《特集・“安全”とは何か》,载《現代思想》第27卷第11号(1999年)。
Ulrich Beck, Risikogesellschaft ―Auf dem Weg in eine andere Moderne, Frankfurt a. M. 1986, S. 9 f.日文翻译,ウルリヒ・ベック:《危険社会》,东廉等译,法政大学出版局1998年版,第5页(另外本文引用的外语文献不一定是日文译本)。Auch vgl. ders., Politik in der Risikogesellschaft, Frankfurut a. M. 1991.
* 网吧难民(日语为ネットカフェ難民,简称ネカフェ難民,即net-coffee)是一个新造的复合词,他是无家可归者的一种,无固定居所、利用网吧作为住宿场所的人。和一般由于年纪大而求职困难、或无意求职的露宿者不同,很多网吧难民都是有心寻找工作,但只是做一些日薪工作的临时工。自2007年起,日本的传媒使用这个名词去取代露宿者。——译者注
对此间事情的正确研究,目前可参见河合干雄:《安全神話崩壊のパラドックス》,岩波书店2004年版。
* 日文原文是“愉快犯”,是指通过某种行为引起人或社会恐慌,然后暗地里观察或想象其丑态和慌张的样子,并乐在其中。该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什么法,因行为而定。——译者注
樋口陽一:《撤退してゆく国家と、押し出してくる“国家”》,载《憲法問題》第14号(2003年),第187页。
对此,从U・贝克在9・11事件之后进行的讲演,即使是事件之后他在俄罗斯国会的讲演缩略版,也可见一斑。他以风险的框架论及该事件。Vgl., Ulrich Beck, Das Schweigen der Worter, Frankfurt a. M. 2001,日文翻译收录于ウルリヒ・ベック:《世界リスク社会論》,島村賢一译,平凡社2003年版。
参见斎藤貴男《安心のファシズム》,岩波新书2004年版。
橘木俊诏等负责编辑的《リスク学入門(全五卷)》,特别是长谷部恭男编的《法律からみたリスク》,岩波书店2007年版。另参见《リスクと社会》,载《思想》第963号(2004年)。
種谷春洋:《近代自然法学と権利宣言の成立》,有斐閣(1980年),第289页。
例如,関之:《近代人権宣言史》,劲草书房1965年版,第39页以下;樋口陽一、吉田善明编:《解説・世界憲法集》,三省堂2001年第4版,第66页(野坂泰司担当)等均译作“安全”。但高木八尺等编《人権宣言集》,岩波文库(1957年),第109页(弗吉尼亚权利宣言)将safety译作“安宁”、将security译作“安全”、第114页(独立宣言)将safety译作“安全”、将security译作“保安”(齐藤真担当)、種谷春洋:《アメリカ人権宣言史論》,有斐阁1971年版,第227页,将safety译作“安宁”、将security译作“安全”,但在249~250页却将security译作“安全保障”。
樋口陽一:《比較憲法・全訂第三版》,青林书院1992年版,第57页。
对于法国宪法、人权宣言的转变,以1950年代的长谷川正安的研究(收录于《法国大革命与
宪法(フランス革命と憲法)》三省堂(1984年))为嚆矢,到近年的辻村みよ子《人权的普遍性与历史性(人権の普遍性と歴史性)》(創文社,1992年)已有丰富的研究史。另外,对于各
宪法等的文本,参见M. Duverger, Constitutions et documents politique, Paris 1957(14e éd. 1996).
辻村みよ子,前掲书,第106-107页;白取祐司:《人権宣言と刑事上の人権》,载深瀬忠一等编:《人権宣言と日本》,劲草书房1990年版,第108-112页。
长谷川正安,前掲书,第230页以下。
K. Marx, Zur Judenfrage, 1843, jetzt in:MEW Bd. 1, 8. Aufl., Berlin 1972, S. 365 f. 日文译本《マルクス・エンゲルス全集・第一卷》,大月书店1959年版,第402-403页。
* Security blanket也是一个惯用语。在美国一部幽默连环画里,主人公小男孩从早到晚都带着夜里睡觉盖的毯子,因为他只要一坐到地板上吮吸大姆指或者那条毯子的一角,心里就踏实,觉得特别有安全感。于是人们就把带给人安全感的人或者事物称为Security blanket。——译者注
参见最高法院判决2000年2月29日,载《最高裁判所民事判例集》第54卷第2号,第582页。
* 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Hobsbawm,1917―),现代英国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历史学家。——译者注
The Report of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Disarmament and Security, Common Security Issues, 1982.森治树监译、帕姆(Palme)委员会报告:《共通の安全保障》,日本放送协会1982年版。
仅从宪法学角度言及的已经很多,例如浦部法穂:《“国家安全保障”から“人間安全保障”へ》,载于山内敏弘编:《日米新ガイドラインと周辺事態法》,法律文化社1999年版;大久保史郎:《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と“人間の安全保障”》,载上田寛、大久保编:《挑戦を受ける刑事司法》,日本评论社2001年版;君島東彦:《主権国家システムと安全保障論の現段階》,载《公法研究》第64号(2002年);古関彰一:《いま安全保障観をどう再検討するか》,载《世界》第707号(2002年)、同《“国家安全保障”は平和を保障しない》,载于《論座》第97号(2003年);山内敏弘:《安全保障論のパラダイム転換》(收录于山内敏弘:《人権・主権・平和》,日本评论社2003年版)、《講座・人間の安全保障と国際組織犯罪(全四卷)》特别是大久保史郎编:《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と人間の安全保障》,日本评论社2007年版等。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4. 国連開発計画:《人間開発報告書一九九四》,国际协力出版会1994年版。
* 常规性(conventional、日语为“在来型”)军事力量,是美国国防部的用语,指除了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的军事设备,一般也多指非核武器。——译者注
参见勝俣誠编:《グローバル化と人間の安全保障》,日本経済評論社(2001年),第323页以下。
* 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指发达国家政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赠与水平25%以上的赠款或贷款。——译者注
关于日本政府提倡的“人的安全保障委员会”,参见该委员会编:《安全保障の今日的課題》,朝日新闻社2003年版。
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困难,简单地可参见首藤信彦:《現代のテロリズム》,岩波书店2001年版,第7页以下;有学者认为从国际法角度界定“国际恐怖主义”还没有,在法的层面上属于“国内犯罪”,参见松井芳郎:《テロ、戦争、自衛権》,东信社2002年版,第9页以下。
对此,可参见最近的跨学科研究,坂口正二郎编:《岩波講座憲法5 グローバル化と憲法》,岩波书店2007年版。
对此,可参见拙文:《“グローバル化変動”と憲法・憲法学》,载樋口陽一等编:《国家と自由――憲法学の可能性》,日本評論社(2004年)。
对此,可参见拙文:《憲法と公共・公共性・公共圏》,载森英树编:《市民的公共圏形成の可能性》,日本评论社2003年版,第6页以下。
古関彰一,前掲《論座》論文,第47-48页。这里,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将“security”译作“疏忽大意”(油断),从中所得的提示是有说服力的。
E. Balibar, Droit de cité, Paris 1998, pp. 28-32.エティエンヌ・バリバール:《市民権の哲学》,松葉祥一译,青土社2000年版,第35-41页。
Ibid, p. 29.同上,第36页。
拙文,前掲《“グローバル化変動”と憲法・憲法学》,第8页。
对此,可参见拙文:《憲法における九条の位置》,载《季論21》创刊号(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