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标准,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涉及面非常宽泛,必须对历年国家社科基金所资助的全部学科的各个项目进行逐项检索方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因而,本研究不同于现有的针对某一学科的单线条研究。本文相关资料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历史资料”栏目(注:该网站地址为: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555/219558/index.html),收集1996-2011年间(注: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1993-1995年间并未资助知识产权问题的课题研究,故统计从1996年开始计算。)资助知识产权项目的相关信息,从立项数量、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成果、项目机构、地域和负责人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展示该基金资助知识产权项目的相关情况,从而在宏观上呈现中国当代知识产权研究的大致图景。
二、统计与分析
(一)立项数量的历史变迁
从1996-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共资助知识产权研究501项,在类型上涵盖重大项目(2005年起设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资金项目、西部项目(2004年起设立)以及后期资助项目(2006年起设立)。具体情况,见图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资助项目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增长速度来看,知识产权研究项目从1996年的4项增长到2011年的64项,年均增长率为20.3%,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基金增长速度(中国文学12.3%,法学类为12.2%,经济学类为11.5%,社会学类9.9%)[1]。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反映国家重视知识产权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知识产权难点、重点问题亟待破解的现状。
第二,受资助项目类型重点突出。其中,自筹资金项目6项,占1.2%;西部项目69项,占13.8%;青年项目123项,占24.6%;一般项目279项,占55.7%;重点项目13项,占2.6%;重大项目6项,占1.2%;后期资助5项,占1.0%。
可见,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是知识产权研究的主要类型,这从一个视角印证了该基金评审“向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倾斜”的原则。(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01年6月修订)第3条规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要注意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个别项目变化幅度小。重大项目立项共3项(分别为2006,2007和2010年)。这说明知识产权研究非常活跃并不断深化,但项目立项数量偏少。重点项目变化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研究内容较为庞杂,难以通过一个或几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后期资助项目只在2010年资助了5项,由于立项时间过短,难以预测研判,但对于研究成果准备问世而又资金准备不足的研究者而言,该项目不啻是一个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