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公共利益
何谓公共利益?公共是指社会,利益是指好处,公共利益就是指全体公民的好处。国家作为全体公民的创造物,必须为全体公民服务,为全体公民谋取利益。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是正义的,才是民主的,才符合全体公民创造它的功利。与其相反,国家不是为全体公民,而是为一人或一部分人谋取利益,国家就背离了全体公民创造它的初衷,这样的国家就是不正义的,是邪恶的,是专制的。因此,国家是否为全体公民谋取利益即国家是否谋取公共利益就成为区分国家是正义还是不正义,是民主还是专制的标准。同时,全体公民之所以赋予国家权力也正是基于国家为全体公民谋取利益的需要,更好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谋求公共利益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基础。
2.公共利益的范围
公共利益既然是全体公民的好处,那么凡是有利于全体公民的事业都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范围,比如国防、外交、治安、交通、教育、医疗、通讯、环保和能源等。也就是说,凡是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事业,即这项事业对全体公民有利,而不是仅对个人和部分公民有利。其次,这项事业是公民个人和企业力所不能及的,都应当属于公共利益的范围,都应当由国家根据国民收入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兴办,以造福全体公民。
3.国家谋求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首先,谋求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依据。全体社会成员之所以创造国家,目的就是使国家成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工具。因此,谋求公共利益就成为国家存在的依据。《山海经》上曾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意思是天底之下,都是帝王一个人的土地,一直到土地的尽头,都是帝王一个人的子民。在这里,国家就成为帝王一个人的家天下,就成为满足帝王一个人穷奢极欲的工具。显然,这里的国家只是帝王一个人的国家,而非全体社会成员之国家;国家谋求的只是帝王一个人的利益,而非全体社会成员之利益。全体社会成员憎恨这样的国家,推翻这样的国家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的国家灭亡的结局就是国家不谋求公共利益必然失去存在依据的最好注解。历史上也有“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导言所述)和“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列宁在《论国家》所言)之说,意思是: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的组织。国家既然是社会发展出现了阶级,并且是在阶级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斗争中产生的,它就必然代表在斗争中取胜的统治阶级利益的组织;第三,国家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机器。机器是一种工具,是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把国家比作为一台机器,也就是说,国家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目的的工具。在这里,国家虽然已不再是帝王一个人谋利益的工具,超出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国家的认识,但是仍逃脱不掉国家只是为少数人即统治阶级谋取利益的工具认识,只不过是把国家的主人由帝王一个人扩展为统治阶级一个群体而已。显然,这里的国家只是统治阶级的国家,而非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尤其不是被统治阶级的国家,甚至是被统治阶级的地狱;国家谋求的只是统治阶级这个群体的利益,而非全体社会成员之利益。被统治阶级憎恨这样的国家,推翻这样的国家也必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国家作为全体社会成员谋求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创造物,只有抛弃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以谋求公共利益为宗旨,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久盛不衰。
其次,谋求公共利益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人性是自私利己的,决定了每个社会成员在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只关心眼前的利益,而不管长远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他人的利益,其结果只能是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无序和过量开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全体社会成员赖依生存发展的环境恶化,社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业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中受益的事业,比如教育、医疗、交通和环保等,虽然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做的愿望,但限于力所不及无法独立完成或担心他人无偿受惠而根本就不去做,以至于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质量都无法明显提高,社会发展缓慢。所以,国家只有谋求公共利益,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才能实现创造国家的功利。谈到这里,作者有两个问题需要附带说明,一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一是公共事业众多,优先重点发展谁的问题。现在先谈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自然资源是全体社会成员赖依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一个国家境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应当为这个国家全体社会成员所共有。这个特点决定了任何人和企业都不得把自然资源据为己有,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肆意开采。换句话说任何人和企业都必须取得国家的许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国家的计划对自然资源有序开发,个人和企业从中决不能攫取垄断利润,只能获得劳务费用。其次,自然资源储量有限。这个特点决定了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只能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限,限量开采,尽可能地延长自然资源的可用年限,坚决打击浪费资源的行为,杜绝自然资源出口贸易。相反,为了公共利益,不仅不能进行自然资源的出口贸易,而且要鼓励自然资源的进口贸易,建立自然资源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鼓励符合环保要求的来料加工贸易,杜绝消耗国内自然资源的出口加工贸易,一句话,自然资源国际贸易的原则是只进不出,国家只鼓励自然资源进口贸易、符合环保要求的来料加工贸易、旅游观光业及劳务输出贸易等保护国内资源而消耗国外资源的国际贸易。再次,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打破地域垄断和封锁,统筹兼顾,由国家统一计划和实施,以满足社会发展之需。至于第二个问题,国家应当优先和重点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这是因为教育作为百业之首,就是国家要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基本的教育即义务教育,它包括公民观念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公民观念教育就是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教育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总称,而科学教育就是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总称,它承载着关乎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发展重任,具有基础地位。医疗卫生事业,就是国家要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它承载着关乎人的生存重任,同样具有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