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公法关系模式的变迁

  
  自1978年始至1993年止,中国的改革重点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把主要力量放到非国有经济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认为是“增量改革阶段”。[34]在这一时期,我国权力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党政分开,分权放权,资源垄断开始被打破,公权力运行开始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具体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民社会的开始形成。中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促使了社会和政治权力关系的深刻变革,政治和国家权力正逐步地撤退和收缩,社会和个人权利正迅速地发展壮大,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开始形成。[35]特别是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表明我国家与社会二元对峙格局大致确立。二是公权力内部发生了横向分权和一定的纵向分权。从横向来看,首先是强调党政分开。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改变党的一元化、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从此党和政府的关系开始走向专业化分工,党负责政治方面的事务,而政府开始负责行政管理事务。[36]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党政分开原则,消除党政中相重叠的机构和职能,行政权在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日益占主导地位。1982年宪法的颁布,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上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开始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纵向来看,财政权、人事权、立法权均呈下放趋势,地方在公权力结构中开始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是公权力的运行机制开始走向规范化。一方面,公权力主体的内部组织开始优化,注重权力运行的实效。1979年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阻止法》、1980年的《国务院组织法》和1982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组织法》都是旨在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提供组织保障。而1988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是我国规范公权力运行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对经济工作的管理从依靠政策转向依靠法律。1982年宪法中关于经济方面的条文达到了13条,比1978年宪法多了4条,占宪法条文总数的9.4%。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两条修正案都是关于经济政策方面,[37]尽管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公权力内部结构中紧张关系有所缓和,但与同时期社会结构的快速发展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所以呈现出“内紧外松”的总体特征。另外,虽然公权力运行机制开始走向规范化,但公权力主体与公权力相对方的沟通、互动和作机制并没有确立。总之,这一时期我国公法的权力结构是以“内紧外松不协调模式”为主导。

  
  1993年始,我国的改革开始实行整体推进战略,特别是中共十五大之后该战略开始朝纵深方向发展。与此相随,加速政治体制的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在这一时期,我国权力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利益主体多元化,公权力运行机制以合作为价值取向。具体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1993年开始的新一轮的改革浪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市场化,出现了个体、私营、股份制、国有 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市场化进一步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传统的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等都在发生迅速的分化重组,形成差异万千的利益群体,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这种趋势还在加速。二是公权力结构内部开始呈现和谐关系。1997年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之后,政府的依法行政得到了全面快速的推进。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要从行政组织着手构建法治政府。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号召各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国务院又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依法行政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系统地规划了我国未来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改革过程中各方公权力主体都服从于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目标,公权力结构内部开始呈现和谐关系。三是公权力运行机制开始以合作为价值取向。在这一时期,公法建设中对公权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强调对公权力主体激励与制约并重,强调公权力主体与公权力相对方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与合作。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1997年颁布的《价格法》和2003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都规定了听证制度,确立了行政权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沟通互动机制;2001年颁布的《立法法》规定的对法规、条例专门审查制度就是确立了立法权主体和立法权相对方的沟通互动机制;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了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也确立公权力主体与公权力相对方的交流和沟通机制。[38]我国公法建设这一取向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有一种一致性。总之,尽管在当前我国公法的权力结构中,“内紧外松不和谐模式” 的许多特征仍普遍存在;但一个明显而又确定的趋势是:它正在走向“内外和谐相合作模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