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公司董事、经理对外担保的效力与责任——兼评对我国《公司法》第60条和《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是不是公司董事、经理均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很显然,公司董事、经理是参与民事活动的主体之一,我们并不能将其地位随意降低、活动范围予以缩小。根据公司法理论,董事、经理是按照公司董事会的委任从事有利于公司利益和发展的活动。在公司董事、经理正常的职权范围内,其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受到公司肯定的,同时也是有效的法律行为。但是,如果其活动超出了公司授予的职权范围,那么,其行为就是无效的,不受法律的保护,也得不到公司授权部门的肯定。作为普通的民事主体,其活动当然受到《民法通则》的规范。根据民法通则46条第1款之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这充分说明,在代理人的行为未经授权或者超越代理权的情况下,除非有被代理人认可,否则,被代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作为公司董事、经理对外进行担保的行为,如果没有公司授权、公司事后追认,该行为是无效的。民法通则67条又规定:“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该条更加进一步明确,代理人违法行为发生后,如果被代理人不表示反对,就视为认可,也是一种默认的表示。对于公司董事、经理的违法担保行为,公司知道后如果不表示明确的反对和制止,就应当认定该行为是不违反公司规定的,尽管违法,也不能免除公司和代理人的民事责任。
  是不是说董事、经理可以进行违法的担保,等着公司默认?当然不是。只是对于公司管理不严,公司管理混乱,公司在管理上有着随意性时,应当有着灵活性的制约,而不是一概的禁止。有一种意见认为,当董事、经理进行了担保后,只要发现,就应当认定为无效,无论是否经过公司认可,因为公司法60条是禁止性的规定,任何人是不能违反的。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是,应当认为,其未免对法条的理解过于单一,这样反而对法条的理解出现了许多随意性。第60条的规定是禁止性的规定,能不能认为与国家规定的法律强行性规范相同,例如与企业不允许走私、买卖武器等同日而语,就是不行呢?肯定是有例外的。从法条本身分析,该条保护的是公司利益,不是整个国家或者社会利益,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禁止性的规定。因此,就不能从绝对禁止性规定来予以认定和限制。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外进行担保要看是否没有损害公司利益,在提供担保时,如果认为没有违反公司利益,甚至对公司还是有利的时,就应当认定担保行为是有效的。我想这种观点从公司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是值得借鉴的。起码没有将对外担保这条路堵死,还留了一条缝。应当借鉴日本、韩国公司法、商法的规定精神,采纳表见代表董事的制度,使得公司法在施行时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的基本规定一致与同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