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哈耶克的思想依然十分单纯,因为他多年来著书立说只是为了一个十分单一的目标。这种目标的单一性,有时甚至使他的思想显得重复而乏味。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断扩展和调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知识,并非像一些博学之士那样,是出于自己兴趣的广泛,而是完全来自他终生未变的一种强烈关切,即论证市场秩序的形成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以及这个文明的基础受到威胁的原因。可以说,他的思想不管涉及到什么知识领域,只能是因为它同这一目标有关。哈耶克在这方面表现出的不竭的热情和一以贯之的精神,其强固程度,是只有在极少数思想家身上才能发现的品质。
高尚的自负
当然,哈耶克在漫长的时间里如此固执地反对计划经济,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哈耶克的青少年时代,也正是一个西方社会改革热情十分高涨的年代。用他本人的说法,从大学时代开始,他所接触到的几乎所有关于社会改革的知识时尚,似乎都有着社会主义取向,而知识分子中所有的“好人”似乎也都是社会主义者。对于这种思想气氛,哈耶克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卷入其中,但是基于他所继承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识,难免又会产生深刻的怀疑:既然人们的需要有着高度的主观性、个体性和易变性,那么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可以进行“合理计划”的吗?实行这种计划的政治后果会是什么呢?斯大林和希特勒政权的建立,为他提供了计划经济的理想在实践中的可怕样板,这更加重了他对西方文明前途的担心。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我们似乎可以说,在《致命的自负》等著作中所表达的思想,是哈耶克对本世纪一系列巨大的政治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和苏联建立起来的暴虐统治——做出的反应,就此而言,他与本世纪同他立场十分不同的政治理论家(例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人物)共同分享着一个时代背景,只是他们做出的反应各有不同而已。
自从启蒙时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运用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哈耶克从这种这种进步中却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即每个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加强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能力上持有的一种幻觉,这就是他所说的社会主义者的“致命自负”。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不管它们的动机有多么高尚,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自负上。因此,哈耶克在本书中首先便声明,他同社会主义者的分歧,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出于意识形态或价值选择的对立,而是由于事实判断上的不同——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设定的目标在道德上是否可取,而是用它所主张的办法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