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着力提升水利设施现代化水平。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农村示范片千亿斤粮食项目县建设为重点,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现代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集中打造灌区60万亩农业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全市节水灌溉率达到82.5%。加快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灌区信息化和渠系配套设施建设。
3.提升龙门山、龙泉山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完成李家岩水库、东林寺水库等骨干蓄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不断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进一步深化龙泉山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百湖工程”,完成东风水库扩建工程,不断改善龙泉山脉生态环境,提升龙泉山地区抗旱能力。
4.进一步提高山丘区有效灌溉率。全面推进山丘易旱地区抗旱水源提升工程,继续抓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新增浇灌面积12万亩,使全市非灌区耕地浇灌率达到80%。新建和改造蓄水池、山坪塘、石河堰、小型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改善山丘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专栏3 全域灌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1. 水源工程。扩建东风水库,整治金阳水库、青龙水库、狮子水库、高峰水库、宋大堰水库,新增及改善灌面28.8万亩。
2.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整治干支渠272条、1379公里,整治斗渠631条、1825公里,改善灌面121万亩,整治末级渠道6672.5公里,改善灌面149万亩;改造楠杆堰、汤堰等中小型引水枢纽67处,改善灌面20.6万亩。
3. 高效节水工程。新建喷灌、微灌面积1.5万亩。
4. 山丘区抗旱工程。推进龙泉山脉水利工程1期“百湖工程”,新建人工湖24座,整治人工湖27座;推进龙泉山、牧马山、长秋山、龙门山及大、小五面山“五小”工程建设。
|
(二)构建完备可靠的城乡防洪安全体系。
1.加快防汛骨干工程建设。完成岷江、沱江、锦江、湔江、南河、斜江河、出阝江河、临溪河、蒲江河重点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完成全市14条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形成覆盖全市的洪水主通道网络。
2.提升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以市区河网水系、穿城穿镇中小河流、区域河道阻水节点、城区低洼地和排水管网为重点,组织实施好《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积极推进城镇防洪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由平面排水向立体排水方式转变,加快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低洼易淹区改造,努力提高下穿隧道等城市(城镇)地下利用空间的防洪排涝能力。
3.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以龙溪河、白沙河、白水河、文井江等小流域的山洪泥石流治理为重点,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基本建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和群防相结合的市级山洪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及10个县级子系统。
专栏4 城乡防洪安全重点工程
|
1. 江河堤防达标工程。实施锦江、岷江、沱江、湔江、斜江河、西河6条河流堤防修建及河道整治,大幅度提高江河防洪标准。
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点推进江安河、干溪河、出阝江河、临溪河等14条河流堤防护岸建设和河道整治。
3. 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1)干流防洪工程:清水河、江安河、北府河、南府河、摸底河、金牛支渠、肖家河、栏杆堰、三吏堰、苏坡排洪渠河道治理及堤防建设。
(2)支流防洪工程:火烧堰、高攀河、洪门堰、方家沟、下涧槽、石湃堰、大头河、秀水河、友爱支渠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
4. 山洪灾害治理工程。整治山洪沟98条、泥石流沟55条、滑坡27处,治理水土保持面积1117平方公里。
|
(三)构建安全可靠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1.构建全域成都的多水源供水体系。完成都江堰磨儿潭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有效应对白沙河上游突发山洪泥石流对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市区供水的影响。加快开展成都第二饮用水水源规划建设和县级新水源建设的可行性论证及实施工作,构建全域成都多水源供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