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促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预警、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咨询、交易、托管、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制度,强化中介服务职业培训,规范执业资质管理。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水平,向市场化、多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吸引省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我市中介服务业的市场竞争,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
(2)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政府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共享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等不同领域,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向重点企业、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查询和咨询服务。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系统,在研发、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次利用。
(3)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濮阳市知识产权交易网络,培育交易市场,构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形成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组织并扶持重大知识产权项目参加国内外的交易、博览等推介活动,促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安全、便捷流通。
15.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扩大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为基础,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带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发展,优化知识产权人才结构。实施“321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30名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实务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 200名具有一定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培养1000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充分利用省内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力度,促进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纳入对各级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面向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中介服务人员、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活动。
(2)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推动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价范围。建立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加强培训工作基础建设。建立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和培养对象自身完善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16.构建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