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市级中西医结合医学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巩固各级专科建设成果,逐步形成专业能力突出、疗效优势显著、运行机制良好和规模效益明显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优势专科基地,发挥其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本市乃至全国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中心。
实施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攻关计划,通过探索中、西医方法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最优化运用,建立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力争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卫生经济适宜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开展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技术指导和双向转诊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等服务。
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与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以重点病种为抓手,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在防治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临床研究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
在本市“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中,有关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健康管理机构等应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健康促进方面,积极探索开展疾病预防和疾病早期干预、心理健康维护、老年保健、健身运动、合理膳食结构和功能性食品等方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进一步丰富“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内涵。
在总结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指南或临床路径,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疾病诊断标准、技术操作标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
三、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设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中西医结合学习班,鼓励中西医结合专家通过中西医结合名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或师承形式培养学术继承人,着力培养高级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人才。
加快推进本市中西医结合医学学历、学位教育,开展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与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的建设。
探索制订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执业医师的执业规范。试点改革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标准,鼓励和吸引更多有志于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的人员充实到中西医结合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