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国民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卫生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措施更加配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使“十二五”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推进时期。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住房、交通、文化和环境等条件有较大改善,使“十二五”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期。

  二、科学谋划战略布局,坚持以“八大经济区”牵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八大经济区”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个鲜明主题。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从省情实际出发,与建设“八大经济区”任务相统一、政策相协调。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充分发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及沿线肇东、安达等区域经济实力强、工业化水平高、经济辐射力大、科技人才资源明显的优势,依托现有工业基础,集约利用土地,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构造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先行区。主要任务:加快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新项目,形成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到2015年,建成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经济密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充分发挥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鹤岗6市煤炭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优势,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目标,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任务:增加资源储备,稳定煤炭产量,巩固煤电生产,调控焦炭产业,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加快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非煤替代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到2015年,建成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支撑、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产业快速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改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三)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建设全国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为方向,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型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主要任务:完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黑河和绥芬河、东宁等边境口岸建设,大力推进对俄、韩、日等国家经贸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口岸、腹地和境外相结合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创新发展边境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境内外加工区等各类特色园区,着力建设以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节点、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和物流网,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

  (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充分发挥我省大兴安岭、伊春、黑河及周边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生态主导、科学开发的方针,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林区改革,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主要任务: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保护,科学有序开发林木和矿产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绿色食品加工、北药开发、清洁能源、林木和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生态型经济。到2015年,生态环境有新改善,森林覆盖率有新提高,接续和替代产业有新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五)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充分发挥我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农垦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任务:在地域广阔、土质肥沃、人口集中、农业资源富集的两大平原,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