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各省注重加强省(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地(师专、教育学院)县(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乡(培训站、中心校)四级培训基地建设,同时还积极整合有关力量,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如安徽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以各级教师培训院校为龙头,各级培训院校、教科研部门、电教部门、中小学校等共同参与的五级培训网络;福建省注重优化与整合培训资源,因地制宜推进现有独立设置的培训机构与师范、师专合并,探索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同时积极整合教师进修院校、师范院校、非师范院校及教育科研、电教机构等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继续教育;四川省政府把建立市州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作为2002年教育办的10件实事之一,现已相继建立了21个市、州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吉林、江西、浙江、四川、安徽、甘肃等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开展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活动。陕西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500万元专款用于培训基地的现代化装备建设。
5、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各省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如,浙江省突出以学员发展为本,实行菜单式培训内容设计,省教育学院的“主题-反思”、杭州上城区的“学员参与-互动探究”、绍兴的“个性化培训”、宁波的“培训超市”等模式等都很受学员欢迎,效果很好;北京市融汇首都的大教育资源,给教师充分的选课权,把原来的“套餐”变为“自助餐”,实行“挂牌授课”等;四川省根据本省实际,实施“以校本模式+多元模式”和“规范性培训+灵活性培训”的模式,并形成了以成都市为代表的“科研驱动式”,以绵阳为代表的“自培自练式”和以宜宾为代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等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吉林省不断发展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如长春市南关区的“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松原市“研、训、管合一”的培训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甘肃省实施的“以校本为主,辅以远程教育和送教下乡,依托乡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培训”的做法,深受边远山区教师欢迎;山东省评选出10名优秀教师组成“全省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到全省17个市做巡回报告,济南、青岛、潍坊等市还开展了“教师宣誓”、“教师职业道德承诺”等活动,推动师德教育落到实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