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聚酮合酶(PKSs)家族产生了大量有着的结构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在过去10年中,在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已经取得显着的进步。由于显着的催化潜力和基板滥交,结构简单的Ⅲ型PKSs可以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催化功能的超天然酶一个优秀的工程平台。在这份报告就基于结构和前体的方法获得的关于聚酮合酶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1)从五个分子丙二酰辅酶A,木立芦荟PCS127产生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在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F80A/Y82A/M207G三重突变。
2)蛇足石杉PKS1有比较大的活动现场腔和显著的催化潜力。当合成含N的 2- carbamoylbenzoyl辅酶A作为底物,与两分子丙二酰辅酶A缩合后, PKS1高效生产带有6。5。6环系统非自然生物碱。另一方面,基于结构的S348突变与三个丙二酰辅酶A缩合,产生带有6。7。6环系统的非自然生物碱。
现在,因为它是可以操纵底物特异性和凝聚的数量,下一个目标是如何控制的环化反应的机制。聚中间体是非常活泼,容易与胺反应产生Schiff碱,这使得它可能会引入额外的CC和/或CN键形成化学生成更复杂的酶反应产物。蛋白质工程基础结构,及含氮基板定向合成相结合导致产生一种非自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