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
| 1
| 到2020年,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
2
| 到2020年,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
3
| 到2020年,制造业主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4
| 到2015年,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
|
5
| 到2015年,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
|
6
| 到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损失率逐步下降。
|
7
| 到2015年,质量竞争力逐步提高。
|
8
| 到2015年,重大装备部分关键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重点工业产品和重要消费类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9
| 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由我主导的国际标准,主要产品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10
| 到2020年,我国基础件、通用件及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等重点产品的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11
| 到2020年,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2
| 到2015年,在重要产业领域的5万家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骨干和支柱行业内领先企业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工程质量
| 13
| 到2020年,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4
| 到2015年,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
15
| 到2015年,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
16
| 到2015年,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
|
服务质量
| 17
| 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
18
| 到2020年,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19
| 到2015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旅游、家庭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
20
| 到2015年,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
|
21
| 到2015年,建成一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
22
| 到2015年,培育形成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
|
质量基础
质量基础
| 23
| 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
24
|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
25
| 重要服务行业和关键服务领域实现标准全覆盖,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
|
26
| 在农业、服务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试点项目。
|
27
| 建立并完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和与国际一致性的计量基标准以及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
|
28
| 提升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批重大精密测量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共享服务平台。
|
29
| 提升认可能力,保持实验室认可数量和能力稳步增长。
|
30
| 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认证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提高。
|
31
| 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推动管理体系标准在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及新兴产业的广泛应用。
|
32
| 完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促进信息安全认证认可结果的社会采信。
|
33
|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型式评价实验室,形成专业齐全、布局合理的地方和区域中心实验室格局。
|
34
| 建设一批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实验室检测联盟。
|
35
| 培育一批质量科技领军人才,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
36
| 建立一批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创新基地。
|
37
| 到2015年,基本完善国家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以及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计量师等制度。
|
38
| 到2015年,清洁生产新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