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

  部分银行自主增持头寸缓解了远期净结汇带来的外汇抛售压力。根据规定,银行可在核定的头寸上下限区间内自主选择增持或减持头寸。2001-2010年,银行合计自主增持头寸312亿美元,其中,2010年较2009年增持头寸179亿美元。部分银行利用增持头寸,为支持企业海外采购和跨国并购提供融资。
  3.银行部门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
  从境外流入的外汇资金,大部分形成外汇储备,少量以企业和个人存款等进入银行体系,因而银行的外汇资金变化实质上涵盖了部分跨境资金流动,与银行代客跨境收付构成我国跨境收付的全貌。
  2002年以来,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充足,外汇业务迅速扩展(见图2-20)。2002-2010年,银行外汇业务规模从2602亿美元增至5933亿美元,增长1.3倍。决定银行外汇业务规模的首要因素是外汇资金来源。从来源看,境外负债在2005年以后基本稳步增加,但外债指标限制了增幅;境内存款于2007年见底后稳步增加,其中可能存在部分非居民外汇存款被统计为境内存款的问题;其他资金来源(包括央行与商业银行货币掉期操作调出的外汇)快速增长,成为支持银行外汇业务规模扩展的主要来源。从占比上看,境外负债基本稳定在10%左右;境内存款占比一直下降,2010年末为35%,较2002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他资金来源占比持续上升,2010年末为54%,较2002年上升24个百分点。
  国内外汇贷款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的利差而波动,银行则随着国内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频繁跨境调拨资金。近几年,银行大量开发“﹢﹢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远期售汇”的“三合一贷款”或“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远期售汇+外汇利率互换”的“四合一贷款”,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尽管这些贷款大都不能结汇,但其替代了当期购汇,也造成了银行结售汇顺差“被增长”。2010年末,国内外汇贷款余额为3359亿美元,较2002年末增加2370亿美元。从境外调回资金是银行外汇贷款的重要来源,方式包括减少境外有价证券投资和境外存放拆放,增加境外借款。从2009-2010年情况看,如不考虑境外贷款,银行从境外共净调入资金1186亿美元(见图2-21)。当然,银行减少境外资产运用,还有规避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的考虑。
  三、总结
  本部分主要结合前文分析结果概括几点结论,同时在回顾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政策思路。
  (一)主要结论
  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的阶段,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产业和资本大量向我国转移。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也是我国国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经常项目大额顺差,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导致对外资过度依赖。过去十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主要来源于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海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规的涉外经济活动,投机套利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相对较小。同时,由于我国总体经济规模较大,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外汇储备充裕,承受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见图3-1)。
  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相关性。任何开放经济都有资本跨境流入流出的问题。而资本流动是顺周期性的: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生产和投资活跃,投资扩张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加之资本回报较高,跨境资金流入动力增强、规模上升;反之,生产和投资不振,则资本流入动力减弱、规模下降,甚至可能流出避险或寻找投资回报更高的地点。过去十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尤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快速回升,是吸引外资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这种顺周期的资本流动,增加了当前国内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密切关注、善加引导,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市场主体合理的财务运作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对汇率、利率等价格信号日益敏感。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的情况下,市场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倾向增强。由于我国企业普遍股本少、负债率高,企业更多呈现负债外币化趋势,往往以外汇融资等方式支付进口,替代购汇。国内商业银行也在自身利益驱动下,通过减持境外资产、增加境内外汇贷款,满足企业外币融资需求,加大跨境资金流入压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