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引渡原则与人权保障

   与此同时,诞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提出的人权理念,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人权问题从资产阶级革命时起就开始带有国际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权斗争已由过去的有限领域扩展到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 20世纪中期出现的以国际人权运动、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救济、国际人权机构等为内容和框架的人权国际化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人权的范围不断扩大,人权的内容日益丰富,人权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人权原则也成为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由于引渡往往涉及相关人员的自由和基本权利,一些学者自然地将人权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特别是引渡联系在一起。尽管各国学者对人权的范围、人权的评断标准以及人权在引渡中的地位有不同的认识,但认同人权保护观念对引渡实践具有重大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引渡请求国应尊重被引渡者的基本人权是被引渡请求国接受引渡请求的前提条件。
  二、人权保障在引渡原则中的体现
   为了防止引渡权的滥用,在国际社会的引渡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限制引渡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通过有关国际公约的确认,体现为国际刑法的一般原则,同时也通过各国之间签订的引渡条约的确认,成为各个国家引渡依照国内刑法构成犯罪的人时共同信守的条约规则。 这些规则由于其法定性、实体性和普遍性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引渡原则。与此同时,人权保护观念引入引渡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是多方面的。一系列近期形成的对引渡的限制原则与人权都有明显的联系,其中包括一个人有可能因其种族、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受到惩罚时,被请求国可拒绝引渡; 可能受到酷刑或得不到公正的审判,可能被判死刑或被一个特别法庭判决的情形时,可以被禁止引渡。另外,近期对传统限制引渡的原则,如政治犯罪不引渡、不引渡本国国民等的反思,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权因素所驱使,体现了对被请求引渡者人权的保护。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The Political Offence Exception to Extradition)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又称政治犯罪排外原则,是指请求国要求引渡的对象是政治犯时,被请求国可以拒绝引渡,或者说这个原则允许被请求国将它认为具有政治特点的犯罪排除在引渡合作范围之外。 在引渡原则中,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是普及程度最高的,也是法律地位最高的,它甚至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为其他引渡原则望尘莫及。从性质上看,它已超出了纯粹的引渡领域,而上升为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即使是《世界人权宣言》第14条也规定:“一,人人为避迫害有权在他国寻求并享受庇身之所;二,控诉之确源于非政治性之犯罪或源于违反联合国宗旨与原则之行为者,不得享受此种权利。” 从而明确了对政治犯实行庇护的制度。与其获得立法承认的普遍性不相协调的是,它同时也是引渡实践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比任何其他的引渡原则都承载着更多的非法律因素。因为尽管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在国际引渡条约和国内立法上得到普遍采用,但究竟什么是政治犯罪,无论是引渡立法还是引渡理论,都未作明确界定,这必然影响着该原则的实践。由于概念上的含混,致使该原则常常成为一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引渡请求进行评价的借口,也使一些犯罪分子逃避应有的惩罚。尤其是近几十年,国际恐怖主义和国际犯罪猖獗,各国间通力合作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于是如何解决国际合作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间的矛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排除法从反面规定某些罪行不得视为政治犯罪已形成趋势, 这种作法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仍是肯定的,但也作了限制。既考虑到国家主权,也注意保护个人的基本人权和自由,这种限制和保护的双重性,正是当今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发展趋势。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