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科结合,相互促进。实施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评价制度,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相关教育理论为指导,既注重操作性、实用性,又要注重认识与内容的先进性,注意同科研、教研立项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附件2.
吉林省高等学校建设与改革创新工作申报指南
要明确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办学规划;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教育合作,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师资队伍
1.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双师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发挥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
4.加强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培育。
二、专业建设
5.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优化学校专业结构。
6.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培育特色专业,提高专业吸引力。
7.加强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8.新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满足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
9.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
10.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1.培育省级、国家级高水平的优秀教学成果。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
12.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3.加强课程建设,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14.加强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带头人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5.加强教材建设,科学选用教材,建立教材评价制度。
16.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和现代科技新发展。
17.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8.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
19.加强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20.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开展教学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1.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确保选题结合社会与生产实际,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2.根据不同专业,创新毕业前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同形式,保证和提高毕业前实践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