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构建中医医疗服务格局。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逐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以市中医院为中心,以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4个中医院为骨干,以43个乡镇卫生院和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形成市、县、乡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到2015年,市中医院巩固提高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功能和技术带动的中心作用;东丰县中医院要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其他县区中医院要进入二级中医院行列,为基层中医机构提供进修平台和技术支撑;县级以上综合医院都要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中医科室和中药房,中医病床数不少于总床位数的5%;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或中医堂,并配备专职中医药执业人员,全面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
实行中医医疗机构集团化运作。市、县、乡三级中医医疗服务机构采取上挂、下扶、互联的集团化运作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各中医医疗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满足群众不同层次中医药需求、具有我市特色的中医服务格局。
(二)稳步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改革。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有关要求,科学确定公立中医医院布局和功能定位。改革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推行绩效工资制、院长任期制和院长年薪制,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医院法人治理,体现责、权、利对等。
鼓励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加强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促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完善公立中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吸引社会资本开办中医医院,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有序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到2015年,要建设1所民营中医医院,30个民营中医诊所,20个中药经销企业坐堂医诊所。加强对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净化我市中医诊疗市场,保证中医医疗机构合法设立、合规运行。
(三)全面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全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设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5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8-1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扶持专科10-1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3-15个,用重点专科建设引领中医医院全面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