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态势相比,与全市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不够":
1.企业个数较多,但规模型企业不多。至2010年底,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系统内注册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数已达1100多家,从业人数超过12万人,据此,平均每家企业100余人。目前,100人以上规模企业有300余家,500人以上规模企业近70家,1000人规模以上企业7家,3000人以上规模企业为零。可见,73%以上的企业规模不足百人,我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连有6000人以上企业1家(东软)、3000人以上企业5家(华信、IBM、简柏特、惠普)。
2.业务规模较大,但龙头型企业不多。从2010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市离岸执行额超500万美元企业数为70个,超1000万美元企业数为31个,超3000万美元企业数3个,超5000万美元数1个。而无锡、南京两市超5000万美元企业个数远在我市之上。可见,我市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与南京、无锡、大连相比相对较弱,业务规模普遍不高。
3.目标比较明确,但人才支撑不足。根据我市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在未来的5年中,服务外包接包合同和离岸执行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要实现服务外包的跨越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苏州相对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资源匮乏,面临着服务外包所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尤其缺乏熟练的程序架构师、分析师等企业中高层经理级人才。而且,较快增长的成本(房价、物价等)造成对中高级人才吸引力下降,且人才流失率不断增加,服务外包企业正面临着留人难的严峻挑战,一批优秀的、熟练的、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骨干向上海等一线城市流动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4.各类园区、载体颇多,但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市认定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数量在省内位居前列,但在载体建设水平和品牌打造上存在明显差距。部分载体的基础设施、商务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化、信息化、功能化、社区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落差。个别地区依然认为服务外包项目投资规模小、对地方税源贡献不明显、且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和补贴,招商引资的重心仍以投资规模大、产出率高、见效快的制造业项目为主,致使部分服务外包园区有名无实,服务外包发展缓慢。
5.出台政策较多,但政策优势不突出。我市市级层面出台了众多的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板块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对照无锡、南京等地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我市在政策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尚有缺失。特别是针对鼓励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入驻,吸引中高端人才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