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肥料管理工作。做好肥料登记工作,把住肥料准入关。4-6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省肥料市场检查监督;7-10月对登记的肥料产品进行质量跟踪。
(五)搞好土肥新技术、新肥料试验示范展示。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搞好3414、大豆根瘤菌、新型缓控释肥料、土壤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改良等新肥料、土肥新技术田间试验示范展示工作。1-3月制定试验示范方案;部署试验示范展示点;4-6月落实试验示范,技术指导;7-10月试验示范检查、效果展示、产量测评;11-12月数据汇总、总结及评价。
六、加强农药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1年农药管理检定工作将围绕省农委9项农业工作要点,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我省千亿斤粮食安全生产为目标,确保实现农药市场监督、高毒农药监管、农药安全使用管理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控等工作取得新发展,为“十二五”农药管理工作发展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一)整治农药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全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一是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纵向协作。重点治理区域性制假,解决农药市场监管中长期存在的顽疾。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农药登记和市场监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实现产品登记、标签核准、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管理和产品监督抽查和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二是健全农药经营档案。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推进农药连锁经营、促进农药市场秩序继续向好。三是着力开展农药市场整治行动。会同全省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大力开展农药市场质量与标签检查,分三个阶段开展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着力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的农药产品质量与标签进行抽查。加强对大要案追踪处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力争实现全省农药市场质量和标签抽查合格率比2010年再提升2个百分点,实现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和标签合格率达到93%和85%以上。3~4月制定2011年全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全省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实施方案;举办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启动仪式;围绕保障备春耕生产安全工作,启动第一阶段的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和督查工作。5~6月开展第二阶段全省农药市场质量监督抽查和督查工作,重点抽查杀虫剂,检查农药经营档案,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和农药连锁经营。7~8月开展第三阶段全省农药市场质量监督抽查和督查工作,重点抽查玉米、水稻用农药产品。9~10月总结总结监管年活动与市场监督抽查工作。
(二)强化高毒农药监管,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结合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加大对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的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农药掺杂违禁高毒农药行为。积极探索高毒管理的方式方法,在重点市县和蔬菜生产区探索建立农药经营许可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5~7月开展对高毒农药的专项监管,在全省重点市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试点。9~10月对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施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三)加强农药登记管理,规范农药登记资料初审。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进一步完善农药登记初审标准,细化农药登记初审程序,加强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举办企业农药登记人员培训,增强企业管理者质量意识。强化登记管理作用,结合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对在全国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建立黑名单,严格登记审查。
(四)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开展高风险农药使用管理。完成农业部农药杂质监测、作物安全性监测、农药残留监测和环境风险监测等农药安全性监测与评价项目。推行大豆田除草剂安全使用标准技术,规范除草剂的安全使用,维护种植结构调整安全。加大对农民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知识的宣传,指导农民使用低毒、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由农药使用引发的农药安全事故不断减少。3~5月落实农业部安全性监测与评价项目田间试验和市场抽查样,开展对全省植保系统、经销单位和农民农药安全使用情况的调研。6~7月项目检查和实验室监测。8~9月试验调查与结果汇总。10~11月汇总农业部农药安全性监测项目农药杂质监测、作物安全性监测、农药残留监测和农药环境风险监测数据,撰写项目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报送农业部。对全年开展的农药使用情况、农作物药害情况调研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相关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