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黑农委函〔2011〕81号)
各市(地)、县(区)农委(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种植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目标,确保经济作物、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我委种植业处组织制定了《201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O一一年四月六日
附件1:
201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为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努力实现粮食增产,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制定201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一是扩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搞好盐碱地种稻试点,在第四、五积温带大力发展早熟玉米生产,扩大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面积。全省两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3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在北部大豆主产区搞好麦豆轮作试点,努力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用小麦置换大豆,逐步减轻大豆重迎茬危害。继续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装集成推广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水平。二是积极发展蔬菜生产。依据各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城郊型、出口型、特色型、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提高保供给促增收能力。全省蔬菜面积发展到630万亩,比上年增加2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由40.1万亩,增加到53万亩,增加12.9万亩。三是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在畜牧业发展基础好的县市,积极开展紫花苜蓿种植试点,努力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提高优质牧草生产能力,使之尽快成为新兴产业、转型产业和富民产业。全省饲草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470万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保证。
(一)切实加强指导。突出抓好春耕生产,夏季管理、“三秋”等关键时节,加强指导,狠抓落实。春耕重点抓好抢前抓早,抢夺农时。做到早整地、早播种、早育苗、早插秧,把各种作物种在丰产期,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2月份召开全省备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备春耕生产工作。3月中旬召开全省水稻育秧扣棚(五常)现场会议,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4月份召开全省春播现场会议。5、6月份组织专家指导春季田间管理。7月召开全省苗情分析及春耕生产总结会议,部署夏季田间管理工作。8-9月组织专家田间指导,对产量做出初步判断。10月份召开全省“三秋”生产现场会议。11月份总结全年农业生产工作。
(二)突出抓好重点市县。突出抓好核心产区和区域优势产区,重点抓好产量超100亿斤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5个市(地)、产量超20亿斤的25个县(市),在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形成一批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省农委干部和科技人员下基层“抓三农、促发展”活动,紧紧围绕春季行动、夏季行动和秋季行动的20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增产技术措施,落实播种面积,确保实现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三)大力推广关键技术。以高产创建为平台,集成推广防灾减灾、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等先进实用技术。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次)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机械精量播种面积达到1亿亩。组织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制定技术方案。在关键农时开展示范观摩和现场会议,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把万亩示范片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由片到面,向乡(镇)、县(市)整建制推进。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高产创建,逐步实现优势产区主要品种全覆盖。一是实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选择增产潜力大的县(市)和个乡(镇),实行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加强指导,重点支持,率先突破。二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实行行政、科研、生产大协作,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专家的作用,实行“农科教”结合,开展联合攻关。统筹利用好各种项目,集中整合,合力推进。三是创新机制。注重发挥行政引导和技术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注重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四是推进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划分创建准备、启动实施、检查验收、明年创建工作准备等4个阶段。(见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农事月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