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校艺术教学条件建设。要重视艺术教学条件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为学校配备基本的音乐、美术器材,为学校开展音乐、美术教育创造基本的、必要的物质条件。
--充实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实施完毕,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设施有了一定基础,乡镇及以上小学、初中和高中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今后,各地要重点建设中小学校园网,努力实现“班班通”,特别要重视村级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要针对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淘汰较快的特点,制定设备的更新、维护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益。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义务教育学校要根据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配备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电子制作、缝纫、烹饪等劳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普通高中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配备设计与制作活动室(设计室)、实践与探索活动室(实践室)。暂不具备条件的高中,可以就近利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实验室开展通用技术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通用技术实验中心,供高中学校共用。
--努力为学生提供舒适规范的课桌椅。学生课桌椅是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各地要继续关心、重视学生课桌椅的更新工作,定期对破损的课桌椅进行维修、加固。要根据学生的身高,及时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保证学生上课舒适。
四、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各类学校要按照《
中小学实验室规程》要求,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学科专用室、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装备和图书的各项管理、操作、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要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学校装备管理人员实行量化管理,将装备的管理和教学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之中,不断提高各功能室的使用效率。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对教育装备的验收、保管、维修、保养、使用、报损报废、补充更新、安全防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装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等教学装备的安全检查,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师生的安全。要注重质量,严禁无生产标准、无安全保证、无服务保障,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学校。要提高藏书质量,把好图书配备的质量关,坚决杜绝盗版、淫秽以及反动书刊资料进入学校图书馆(室)。学校各类专用功能教室和系统集成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建设,确保建设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