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点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加大对送出版物、送演出、送展览到农牧区的政府采购和配送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十一)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活动。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活动,支持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民族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加强指导和管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各族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活动,办好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和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十二)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和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促进版权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运用和转让,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要素市场,培育健康积极的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市场,健全民族地区文化行业组织,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健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监管机构,切实强化监管效能。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三)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创新。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打造一批代表我省少数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鲜明形象和浓郁特色的文学、音乐、歌舞、影视、网游动漫等文化艺术精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科研院所、出版机构和文艺院团建设,扶持民族地区专业院团、乌兰牧骑式演出队伍建设,支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及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奖励和表彰,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法治环境。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