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计算被查仓粮堆平均密度。
被查仓粮堆平均密度(kg/m3)=被查仓粮食容重(g/l)×修正系数×1000‰
3.2.2.2 特制大容器法测量粮堆平均密度。
此法适用于稻谷、大豆等粮堆平均密度的测定。通过测量对比标准仓粮堆平均密度和标准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确定修正系数,根据修正系数和被查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计算被查仓粮堆的平均密度。
I 确定标准仓。
同3.2.2.1 I。
II 测量标准仓和其他被查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
采用容积为0.25~1 m3的特制大容器,装入标准仓或被查仓的粮食,使粮食自流到容器中,呈自然堆积状态,刮平容器上缘后称重,所得粮食净重除以容器体积即为标准仓或被查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即:
大容器内粮食净重(kg)
单位体积粮食重量(kg/m3)=-----------------------
大容器体积(m3)
Ⅲ 确定标准仓粮堆平均密度。
同3.2.2.1 Ⅲ。
IV 确定修正系数。
标准仓粮堆平均密度(kg/m3)
修正系数=--------------------------------
标准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kg/m3)
V 计算被查仓粮堆平均密度。
被查仓粮堆平均密度(kg/m3)=被查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kg/m3)×修正系数
3.2.3 计算粮食数量。
根据被查仓粮堆体积和粮堆平均密度,计算粮堆的测量计算数量,将保管期间发生的粮食损耗记入测量计算数中,所得结果为检查计算数。
3.2.3.1 计算粮食测量计算数。
测量计算数(kg)=被查仓粮堆体积(m3)×被查仓粮堆平均密度(kg/m3)
3.2.3.2 计算应记粮食损耗。包括粮食保管期间已发生,但因粮食未出库或未出清,未记录的水分减(增)量、杂质减量以及粮食保管自然损耗。
I 计算水分减(增)量。
(入库水分%-实测水分%)
水分减(增)量(kg)=入库粮食重量(kg)×────────────
(1-实测水分%)
II 计算杂质减量。
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入库后杂质减量均不应超过入库重量的1%。
(入库杂质%-实测杂质%)
杂质减量(kg)=粮食入库重量(kg)× ────────────
(1-实测杂质%)
Ⅲ 计算粮食保管自然损耗。
粮食保管自然损耗按每年0.2%计。
保管自然损耗=入库粮食重量(kg)×0.2%×粮食储存年限
IV 计算应记粮食损耗
应记粮食损耗(kg)=水分减(增)量(kg)+杂质减量(kg)+粮食保管自然损耗(kg)
3.2.3.3 计算粮食检查计算数。
检查计算数(kg)=测量计算数(kg)+应记粮食损耗(kg)
3.2.4 认定粮食实际数量。
3.2.4.1 计算粮食检查计算数与粮食分仓保管账数量的差数和差率。
差数(kg)=粮食分仓保管账数量(kg)-检查计算数(kg)
差数(kg)
差率(%)=------------------------×100%
粮食分仓保管账数量(kg)
3.2.4.2 账实相符情况判断及认定粮食实际数量。
粮食检查计算数与分仓保管账数量差率的绝对值在允许的测量计算误差范围内的,认定库存实际数与分仓保管账数相符,分仓保管账数量即为检查当日粮食实际数量;差率超过允许测量计算误差范围的,要查明原因和具体数量,重新审核分仓保管账数量,并重新计算账实差率。重新计算后,差率在允许测量计算误差范围内的,重新核定的保管账数量即为检查当日粮食实际数量。差率仍然超过允许测量计算误差范围的,可用称重法重新检查。
测量计算法允许误差由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
3.3 仪器测量法检查粮食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