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要求。
评价考核中涉及的相关基础数据应根据指标计算需要,分别采用上一年度的年末数据、全年数据、考核时点前一年数据或前三年累计数据。
以2011年组织开展的评价考核为例,考核年为2010年,GDP、土地利用(建设用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等数据采用2010年年末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年度供应土地面积、年度出让土地面积、有偿使用土地面积、土地招拍挂面积、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等数据采用2010年全年数据;2009年的GDP、建设用地总规模数据则主要在增长率指标计算时予以采用;实际供应土地总量和批准供应土地总量则采用2008、2009和2010年三年的累计值。其他一般性指标均采用2010年数据。
评价考核中,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应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使用。其中,经济社会数据应经统计部门认可,土地利用数据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认。对于个别区级政府缺乏管理权,数据直接统计到市的,可申请将城市主城区整体进行考核。
综合性指标测评所需相关资料由试点县(市)提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的文件,包括创建活动领导机构人员构成;
(2)创建活动协调机制相关文件,包括各部门职责、分工等;
(3)创建活动有关会议材料,包括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相应的图片和文件;
(4)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5)创建活动宣传方案;
(6)落实实施方案的情况,需要提供相应的情况资料,包括具体实施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图片等;
(7)反映宣传报道情况的材料:包括领导干部发表的关于节约集约的文章;刊登创建活动信息的报刊、杂志,开展宣传活动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8)创建活动管理制度相关文件;
(9)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评价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与干部考核挂钩的文件及相应资料;
(10)地方关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中体现本地特色、新模式和新机制的汇报材料。
综合性指标数据资料务必真实有效,正式文件需带有红头和公章,试点县(市)需将材料统一备份上报部创建活动办公室。
2.达标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核心指标考核办法。
①指标标准值。在确定定量综合评价指标标准时,以省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县(市)为评价对象,在将指标实际值从大到小排列后,选择不小于前1/4分位数且大于0的指标实际值作为该项指标的标准。
例如:某省当年辖135个县(市),前1/4分位相当于第33.75位,因为结果不是整数,则取小于其的最大整数33。因此,选取排名第33位县(市)的指标实际值作为该省该项指标的标准,依此类推。②指标标准化。各省(区、市)以确定的指标标准值,对所辖的全部县级行政单元进行标准化打分。各项指标的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如下:(略)
对于该项指标计算结果>100的情况,F
ij直接赋分为100;对于该项指标计算结果<0的情况,F
ij直接赋分为0;对于其他情况,结果保持不变。
例如:2004年某省“建设用地地均GDP”指标的标准值为54.34万元/公顷,其中某县的“建设用地地均GDP”指标的实际值为92.65万元/公顷,则该县的标准化初始值为171,得分为100分。又如,另一县的“建设用地地均GDP”指标的实际值为29.19万元/公顷,则该县的标准化初始值为54,得分为54分。③指标权重确定。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核心指标的各指标权重。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多轮代表打分,并按如下公式计算权重值:(公式略)
实施要求:
参与打分的代表包括专家和其他代表两部分。专家所占比例应不低于总人数的60%,应由熟悉国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关政策,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执法等工作的专家构成;其他代表所占比例应不低于总人数的30%,应由当地领导机构代表、群众代表和NGO代表等组成,总人数控制在10~40人;
打分应在不相互协商的情况下独立进行;
从第二轮打分起,应参考上一轮打分结果进行;
打分一般进行2~3轮。
④核心指标得分计算。核心指标得分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公式略)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分值为土地利用效率考核项目得分,即核心指标达标考核最终得分。
(2)一般性指标考核办法。
一般性指标按照规定方式打分,根据指标体系规定的打分方法所得各项指标得分,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略)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分值为一般性指标中各考核项目的分值,通过加和可得一般性指标达标考核最终得分。
(3)综合性指标考核办法。
综合性指标按照规定方式打分,根据指标体系规定的打分方法所得各项指标得分,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略)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分值为行动测评考核项目得分,即综合性指标达标考核最终得分。
(4)考核指标综合得分计算。
按照上述评分计算方法分别得出核心指标、一般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中的各考核项目得分,把各考核项目的得分按照如下公式进行综合计算:(略)
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达标考核最终得分。
3.评优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将所有上报的地区依I类地区、II类地区分为两个评价集,采用上述对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1)核心指标标准化方法。
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略)
采用达标考核中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得分计算方法,加权汇总得到核心指标得分。
(2)一般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打分方法。
与达标考核打分方法相同。
(3)指标权重确定。
与达标考核指标权重值相同。
(4)综合得分计算。
与达标考核综合得分计算方法相同。
(5)协调平衡。
为体现差别化原则,依据《
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08号),将参与评价的地区分为十五等;同时,为保证评价单元的整体性,按下表归并为四类:
土地等别归类情况一览表
归 类
| 一 类
| 二 类
| 三 类
| 四 类
|
土地等别
| 1-6等
| 7-10等
| 11-12等
| 13-15等
|
分类选取排名靠前的地区评为“模范县(市)”。分类评优数量可参考各类地区(考虑两类评价地区和上述四类评价单元划分的组合)占全国所有县(市)总量的比例等因素确定。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对全国各地上报的所有参与评优考核的县(市),采用极值
标准化法进行排序,排序结果按照《土地等别归类情况一览表》划分为四组,按照创建活动给出的名额占所有参评县(市)的比重选取各组排名靠前的县(市)。如土地主导型共有30个名额,参评县市为100个,则选取各组前30%的县(市)为优秀。
表4 矿产资源指标释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表
序号
| 指标属性
| 考核项目
| 指标名称
| 指标内涵
| 指标权重或分值
| 数据来源
| 计算公式
| 评分方式
|
1
| 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00分)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00分)
| 矿山开采回采率达标率
| 反映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达标情况。达标为符合设计或开发方案
| 20
| 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开发方案;矿山年检;矿山储量年报
| 矿山开采回采率达标率=区域内达到开采回采率标准的矿山数量/区域内应考核开采回采率的矿山数量×100%
达标率≥90%,20分;85%≤达标率<90%,10分;85%>达标率≥80%,5分;达标率<80%,0分
| 直接打分
|
|
2
| 矿山选矿回收率达标率
| 反映矿山企业选矿回收率达标情况。达标为符合设计或开发方案
| 20
| 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开发方案;矿山年检;矿山储量年报
| 矿山选矿回收率达标率=区域内达到选矿回收率标准的矿山数量/区域内应考核选矿回收率的矿山数量×100%
达标率≥90%,20分;85%≤达标率<90%,10分;85%>达标率≥80%,5分;达标率<80%,0分
| 直接打分(如无此项,则所占分值在其它核心指标项目中平均分配)
|
3
|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达标率
| 反映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标情况。达标为符合设计或开发方案
| 20
| 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开发方案;矿山年检;矿山储量年报
|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达标率=区域内达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矿山数量/区域内全部应综合利用正在开采矿山数量×100%
达标率≥90%,20分;85%≤达标率<90%,10分;85%>达标率≥80%,5分;达标率<80%,0分
| 直接打分(如无此项,则所占分值在其它核心指标项目中平均分配)
|
4
|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制度建立及矿山储量年报完成率
| 反映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完成情况
| 1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矿山储量年报完成率=(区域内完成矿山储量年报的矿山数量/区域内应进行储量年度检测的矿山数量)×100%
完成率≥95%,10分;90%≤完成率<95%,7分;85%≤完成率<90%,5分;完成率<85%,3分;完成率<80%,0分
| 直接打分
|
5
| 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矿种的开采总量执行率
| 反映对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矿种的控制管理情况
| 10
| 经批准的国家、省、市矿产资源规划文本。国家规定矿种现指稀土、钨、锑、萤石、高铝粘土。省、市如有规划重点矿种可包含在内
| 开采总量执行率=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矿种实际开采量/年度计划要求的总开采量×100%(每个指定矿种分别计算)
执行率>100%的,超采一个矿种扣2分,直至扣满10分
| 直接打分(如无此项,则所占分值在其它核心指标项目中平均分配)
|
6
| 实行最低开采规模矿种的最低开采规模执行率
| 反映实行最低开采规模矿种的执行情况
| 10
| 经批准的国家、省、市矿产资源规划文本所确定的矿种
| 重点矿种最低开采规模执行率=达到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的矿山数量/区域内全部矿山数量×100%
执行率≥95%,10分;90%≤执行率<95%,7分;85%≤执行率<90%,5分;80%≤执行率<85%,3分, 执行率<80%,0分
| 直接打分(如无此项,则所占分值在其它核心指标项目中平均分配)
|
7
| 矿业权设置方案执行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完成率)
| 反映区域内矿业权设置方案执行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的情况)
| 10
| 经批准的区域内矿业权设置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
| 矿业权设置方案执行率=年度按照矿业权设置方案要求投放的矿业权数量/年度设置矿业权总数×100%
得分=矿业权设置方案执行率×10分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完成率=年度整合矿区完成数量/方案中要求的整合矿区数×100%
得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完成率×10分)
*2010年考评暂按括号中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完成率”指标进行计算,2011年及以后则按照“矿业权设置方案执行率”指标进行考评
| 直接打分(如无此项,则所占分值在其它核心指标项目中平均分配)
|
8
| 核心指标
|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
(100分)
| 地方政府联合执法制度及联动机制建设情况
| 是否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制度执行情况
| 3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并执行较好的得30分;已建,但执行不好,得20分;未建制度得0分
| 直接打分
|
9
|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制度执行情况
| 探矿权、采矿权年检,采矿权标识牌设立,矿产督查员制度等执行情况
| 3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全面贯彻落实,30分;基本贯彻落实,20分;落实情况一般,10分;落实情况不好,0分
| 直接打分
|
10
| 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
| 反映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情况
| 3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某年度区域内违法违规案件发生起数/某年度区域内矿业权总数×100%
发生率为0,得30分;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扣2分,直至扣完
| 直接打分
|
11
| 核心指标
|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
(100分)
| 特殊矿种(钨、锡、锑、稀土)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情况
| 重点反映当前特殊矿种勘查开采秩序情况,如稀土、钨、锡、锑等.
| 1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如有非法勘查开采特殊矿种的,发生一起扣1分,扣至零分
| 直接打分
|
12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100分)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率
| 反映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 5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率=区域内已编制的方案数量/区域内应编制方案的数量×100%
编制率≥95%,50分;90%≤编制率<95%,40分;85%≤编制率<90%,20分;80%≤编制率<85%,10分,编制率<80%,0分
| 直接打分
|
13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率及保证金使用情况
| 是否足额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否按规定使用保证金
| 5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率=足额缴纳保证金的矿山数/全部矿山数量×100%
缴纳率≥95%,50分;90≤%缴纳率<95%,40分;85%≤缴纳率<90%,20分,80%≤缴纳率<85%,10分;缴纳率<80%,0分
在前款得分基础上,如有挪用保证金的,发生一起扣1分,扣至总分为零
| 直接打分
|
14
|
一般性指标
| 矿产资源规划执行(100分)
| 上级规划的执行情况
| 按照规划内容和进度的执行完成率
| 50
| 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执行完成率≥95%,50分;90%≤执行完成率<95%,40分;85%≤执行完成率<90%,20分;80%≤执行完成率<85%,10分;执行完成率<80%,0分
| 直接打分
|
15
| 本级规划的编制、执行情况
| 是否完成本级规划的编制;按照规划内容和进度的执行完成率
| 5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完成本级规划的编制,25分;执行完成率≥95%,25分;90%≤执行完成率<95%,15分;85%≤执行完成率<90%,10分;80%≤执行完成率<85%,5分;执行完成率<80%,0分
| 直接打分
|
16
| 矿产资源执法效率(100分)
| 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
| 反映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的情况
| 2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
| 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某年度区域内无证勘查开采案件起数-上一年度区域内无证勘查开采案件起数)/上一年度区域内无证勘查开采案件起数×100%
发生率为0,20分;增减率>0,0分;减少一个百分点得2分,直至20分
| 直接打分
|
17
| 巡查发现处理情况
| 已发生的违法开采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并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拒不停止的是否及时报告
| 3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未及时发现或未及时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的,每一起扣2分;未及时报告的,每一起扣3分,扣完30分为止
| 直接打分
|
18
| 一般性指标
| 矿产资源执法效率(100分)
| 违法严重程度
| 辖区内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发生数(已被及时制止且未造成违法后果的除外);单宗非法采矿案件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数额
| 3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发生数≥10起,扣10分;8-9起,扣7分;5-7起,扣5分;1-4起,扣3分。破坏价值数额≥30万元,每一宗扣5分,扣完20分为止
| 直接打分
|
19
| 违法案件结案率
| 反映违法案件查处的情况
| 2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年度违法案件结案率为100%,20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20分为止(结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行为立案查处并下达处罚决定,被处罚人未主动执行处罚内容,作出处罚的机关已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及有关责任人处分的,已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的,已移送有关司法机关)
| 直接打分
|
20
| 一般性指标
| 矿山土地复垦
(100分)
| 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
| 反映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
| 2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依据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要求,县级开展了矿山土地复垦审查工作,在申请采矿权时对土地复垦审查把关的,得10分;在年检时审查把关的,得10分
| 直接打分
|
21
|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率
| 反映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情况
| 4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率=区域内已编制的方案数量/区域内应编制方案的数量×100%
编制率≥90%,得40分,80%≤编制率<90 %,得30分,70%≤编制率<80 %,得20分,60%≤编制率<70 %,得10分,编制率<60%,得0分
| 直接打分
|
22
| 矿山土地复垦实施情况
| 反映矿山土地复垦实施情况
| 40
| 由省级及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新建在建矿山土地复垦实施率=按《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新建在建矿山数量/区域内全部新建在建矿山数量×100%
实施率≥80%,得30分,65%≤实施率<80 %,得20分,50%≤实施率<65 %,得10分,实施率<50%,得0分;
闭坑矿山土地复垦率=闭坑矿山已复垦土地面积/区域内全部闭坑矿山应复垦土地面积×100%
复垦率达30%的,得5分,达50%的,得10分
| 直接打分
|
23
| 综合性指标
| 行动测评
(100分)
| 领导机制
| 领导机构完备度
| 15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成立节约集约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且有文件的,15分;有领导机构和负责人员但没有正式成立文件的,8分;没有相应领导机构的,0分
| 直接打分
|
主要领导重视度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党政一把手、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创建活动主要领导;或主要领导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关于节约集约的相关文章,两项都有的,10分;有其中一项的,5分;两项都没有的,0分
| 直接打分
|
24
| 方案设计
| 实施方案完备度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且有文件的,10分;有工作安排但没有形成正式文件的,5分;没有相关方案或工作安排的,0分
| 直接打分
|
实施方案落实率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落实实施方案规定项目80%以上的,10分;落实60%以上的,5分;落实50%以下或未落实的,0分
| 直接打分
|
25
| 舆论宣传
| 宣传报道程度
| 15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在电视、网络、报纸等主流新闻媒体上有过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的,依据报道程度:本地媒体5分,省部级以上媒体10分,中央媒体15分;开设专栏、专题节目,拍摄公益广告、专题片,以及开展重大宣传活动的,每有一项加3分,累计不超过15分
| 直接打分
|
宣传方案完备度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制定了创建活动宣传方案且有文件的,10分;有宣传计划和工作安排但没有方案或正式文件的,5分;没有宣传方案或相关文件的,0分
| 直接打分
|
26
| 综合性指标
| 行动测评
(100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完备度
| 5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有创建活动管理制度且有正式文件的,5分;有相关管理办法但无正式文件的,3分;没有管理制度的,0分
| 直接打分
|
干部考核挂钩度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 已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评价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与干部考核挂钩的,10分;已列入计划并在实施中,5分;未纳入的,0分
| 直接打分
|
27
| 社会效果
| 社会认知度
| 5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
| 公众较为了解,矿山企业参与度高的,5分;公众有一定认识,矿山企业参与度一般的,3分;公众不知晓,矿山企业参与度差的,0分
| 根据相关调查打分
|
地方特色模式
| 10
|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材料
| 由评审组打分确定
| 直接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