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
法搜网首页
直接打分
12
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基本农田依法占用和补划情况
40
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耕地保护目标考核结果及相关文件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执行情况(20分):根据二次调查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政府下达的保护指标的,得20分,否则不得分;
基本农田依法占用和补划情况(20分): 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得5分,否则不得分;经认定,补划与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相当、质量相等的(包括建设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的),得10分;数量相等、质量不相当的,得5分,否则不得分;因灾毁、生态建设造成基本农田减少情况真实依据充分,并补划到位的,得5分,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13
耕地占补平衡情况
30
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结果及相关文件
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计划执行情况(5分):当年批准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下达计划指标的,得5分,否则不得分; 补充耕地计划执行情况(5分):完成计划下达补充耕地任务的,得5分,否则不得分; 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20分):所有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义务,补充耕地落实到地块(含在本县或跨市县占补的,得20分;完成占补平衡义务,但补充耕地未落实到地块的,得10分;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未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不得分
14
土地执法效率
(100分)
巡查发现情况
反映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及时处理
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文件
对已发生的违法用地,本级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但未及时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的,有一起扣2分,扣完30分为止; 对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拒不停止的,未在3日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有一起扣3分,扣完30分为止
15
违法严重程度
反映土地监管水平
(采用卫片执法检查成果数据或日常执法工作台帐数据)
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大于8%(含8%)小于10%的,扣20分;大于5%小于8%(不含8%)的,扣10分
辖区内发生单宗违法用地面积超过500亩(含500亩)的,扣20分;单宗违法用地面积超过300亩(含300亩)的,扣15分;单宗违法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含100亩),扣10分;单宗违法用地面积超过50亩(含50亩)的,扣5分;以上有一宗扣一宗,直至扣完20分为止
16
案件查处情况
反映违法结案率
(统一采用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部执法监察局的年度报表数据)
全年违法案件结案率为100%的,得30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30分为止(结案: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用地行为立案查处并下达处罚决定,被处罚人未主动执行处罚内容,做出处罚的机关已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及有关责任人处分的,已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的,已移送有关司法机关)
17
一般性指标
土地执法情况
存量建设用地违法情况
反映存量建设用地的土地违法情况
100
违法转让土地单宗违法所得在100万元以下的,扣10分;100-500万元的,扣20分;500-1000万元的,扣30分;1000万元以上的,扣50分。以上累计扣分,直至扣完100分;
违规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发现一起,扣10分,直至扣完100分;
批而未征、或征而未供、或供而未用土地满两年的,发现一起,扣10分,直至扣完100分(以上各项累计扣分)
18
综合性指标
行动测评
领导机制
领导机构完备度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成立节约集约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且有文件的,15分;有领导机构和负责人员但没有正式成立文件的,8分;没有相应领导机构的,0分
主要领导重视度
10
党政一把手、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创建活动主要领导;或主要领导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关于节约集约的相关文章,两项都有的,10分;有其中一项的,5分;两项都没有的,0分
19
方案设计
实施方案完备度
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且有文件的,10分;有工作安排但没有形成正式文件的,5分;没有相关方案或工作安排的,0分
实施方案落实率
落实实施方案规定项目80%以上的,10分;落实60%以上的,5分;落实50%以下或未落实的,0分
20
舆论宣传
宣传报道程度
在电视、网络、报纸等主流新闻媒体上有过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的,依据报道程度:本地媒体5分,省部级以上媒体10分,中央媒体15分;开设专栏、专题节目,拍摄公益广告、专题片,以及开展重大宣传活动的,每有一项加3分,累计不超过15分
宣传方案完备度
制定了创建活动宣传方案且有文件的,10分;有宣传计划和工作安排但没有方案或正式文件的,5分;没有宣传方案或相关文件的,0分
2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完备度
5
有创建活动管理制度且有正式文件的,5分;有相关管理办法但无正式文件的,3分;没有管理制度的,0分
干部考核挂钩度
已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评价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与干部考核挂钩的,10分;已列入计划并在实施中,5分;未纳入的,0分
22
社会效果
社会认知度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
公众较为了解的,5分;公众有一定认识的,3分;公众不知晓的,0分
根据相关调查打分
地方特色模式
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材料
由评审组打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