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现代文学艺术事业在同民族传统形式、风格和特色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巨大发展。西藏和平解放后,一批从内地进藏的各族文艺工作者一边深入现实生活,一边发掘继承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作了一批诗歌、小说、歌舞、美术、电影、摄影等作品,给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的西藏带来了新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创作经验。一大批爱好文艺的藏族知识分子参加到新的文艺队伍中,创作了一批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代文艺作品。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西藏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和《翻身农奴把歌唱》、表演唱《逛新城》、歌舞《洗衣歌》、音乐舞蹈史诗《翻身农奴向太阳》、话剧《文成公主》、电影《农奴》等,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近50年来,西藏专业文学艺术工作者共创作和演出了569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编文学艺术作品和舞台剧(节)目,其中获全国性奖51项,全区性奖121项。全区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5年来共演出4887场,观众达279万人次,每年为基层群众演出达400余场。
群众性的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1959年以后,翻身农奴在广大城乡纷纷成立业余歌舞队和藏戏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自编自演了众多反映翻身解放后新生活的节目。1963年举行了全区第一次群众文艺汇演,并组成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演出了一批既有新内容又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好节目,展示了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水平。近5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下,西藏的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累计投资1.4046亿元。目前,西藏已建成各级群众艺术馆、综合文化馆和文化站400多个,这些文化场所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西藏图书馆于1996年7月开馆,现已接待藏族读者10余万人次。西藏现有县级乌兰牧骑演出队17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演出队160余个,他们常年活跃在农牧区,深受群众喜爱,不少节目在全国性和自治区文艺汇演中获奖。各地、市、县还举办不定期的群众文艺汇演,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近几年,每逢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西藏都举行藏戏、歌舞演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自娱性传统文化活动。洛扎县(藏戏、歌舞)、比如县(民间造型艺术)、贡嘎县昌果乡(民间舞蹈)、昂仁县窘日吾齐(藏戏)、江孜县(藏毯纺织)还被国家正式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投资260多万元在堆龙德庆县建成了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并于1996年成立了西藏少年儿童艺术团。西藏少年儿童艺术团两度赴北京演出,并于1998年赴美国参加国际儿童艺术节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1995年至1999年,西藏自治区先后派出包括藏族群众业余演出团在内的40个艺术团组360人次,到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五、藏学研究全面展开,藏医藏药重放异彩
旧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藏学研究。如今西藏的藏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藏学已成为一门公认的世界性新兴学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它大大突破了藏族传统文化“大小五明”的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语言文字、地理、教育以及考古、民俗、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和生态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牧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基本学科,成为对西藏社会进行全面研究的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据统计,中国现有50余家藏学研究机构,1000多名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