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女王法》反映了直接对图书本身的垄断和书商对图书贸易的控制。该法从多方面体现了关注图书之接近权,如对图书的价格控制、将图书分别提供给九个不同的图书馆、阻止以外文出版的作品进口等。从该法的规定看,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否定书商的垄断权,而是要确保我们今天称之为为了公共利益的言论自由权利。该法的起草者看到了着作权立法“通过使公众获得出版的图书来确立鼓励学习的目的”。并且,立法者创制了将言论自由价值融进着作权概念的原理———如接近之权利,这在该法中对公共领域的创造中也有表达。
应当说,《安娜女王法》对封建特许出版和图书审查制度的废除体现了对作者权利的保障、对作品自由传播和表达自由的法律价值的追求。后来,着作权法在世界上的通行而发展的一系列着作权原则,如合理使用原则、有限垄断原则、保留公共领域原则、保护作者的原则、进入权原则等,都体现了各国宪法对所确立的言论自由的保障。着作权法早期的历史,也说明了着作权和言论自由价值的相关性。不过,在着作权法发展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对着作权和言论自由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着作权司法实践中,当侵权诉讼中被告提出抗辩理由时,通常的推定是偏向于着作权保护方面,而没有直接考虑言论自由。这可能是因为着作权理论比言论自由理论要早,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传统的着作权法中没有形成鲜明的言论自由观念。例如,直到晚近美国的最高法院才在着作权的氛围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 言论自由权包括听的权利、说的权利、阅读的权利和印刷的权利———即一种接近权。还有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着作权和言论自由利益是公众接近的权利,着作权法中的言论自由的实质性价值是对着作权资料接近的权利,而作品的出版保障了这种接近。不过,由于着作权延伸到没有出版的现代通讯技术资料,公众接近的言论自由仍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3. 言论自由权在着作权法中的实现
从直觉上看,着作权法和言论自由利益是相冲突的,因为着作权法保护的着作权是对作品使用和传播的直接限制和控制。例如,就美国《宪法》的言论自由与着作权条款的规定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应该制定任何……削减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的法律”。同时,《宪法》规定国会有权通过确保作者和发明者在有限时间内对他们各自的创作物和发明享有专有权而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实际上,美国《宪法》的着作权条款包含了言论自由价值。美国《宪法》的着作权条款涉及的一些政策,如促进学习的政策、维护公共领域的政策和保护作者的政策,这与言论自由权利是一致的,并且是其实质性方面。授予作者专有权,在事实上并没有削减一般公众的自由表达的言论自由权。即使像美国《宪法》的着作权条款的言论自由价值在着作权理论中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着作权法的实施中可以认为仍然有相当价值。由于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与着作权条款部分涉及同一标的———作品,着作权法不包含言论自由价值避免了美国《宪法》两方面规定的潜在冲突。美国《宪法》着作权条款中的言论自由价值被认为是实施第一修正案中的言论自由价值。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主要的言论自由权利是言论和出版的权利; 着作权条款中主要的言论自由价值是公众听和阅读的权利。不过,虽然着作权条款包含言论自由价值,它却没有创造言论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