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科学的自明——记F. A. Hayek《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戴兴利
【全文】
术语厘定与性质分析: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ⅰ)
甲:可否简略谈及你对科学一词的理解?
乙:一般而言,它是指对事物的明确解释。比如现在被你用作打字的电脑,它的构成材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即运行逻辑又是怎样的;又像你喝的茶,如何来认识它的化学元素……
正如乙所言,现存于一般人观念当中科学的意涵,更偏重于受过知识学训练的学人所称之为自然科学的范畴。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并非如此狭隘的去定义科学,而是更喜欢用哲学一词去指涉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当中更具有一般性与抽象性的方面。哈耶克教授指出:“我们甚至不时可以看到‘自然哲学’与‘道德科学’的对比”[1]。这使我们得知,科学(或哲学)在当时以及之前更多的时间当中,并不是单纯类似于自然科学,它也包括了对社会科学一般问题的讨论——这里引申出来一个问题,自然科学是如何僭取了科学的称谓,统领科学范畴,以将社会科学贬为流浪子嗣(我们会在下文中讨论这个本文的中心论题)。
现在,我们必须马上转为讨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一对术语以及它们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以免徒增混淆。
(ⅱ)
自然科学,它所试图回答的是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努力回到客观事实,对人类生存的外部世界怎样才能做到准确的符合其原本样态的描述。它所依赖的方法,主要是对自然界呈现于我们的现象进行系统的检测检验。自然科学的抱负,总是希望告诉我们外部世界的相互联系怎样不同于我们旧有观念中对它的认识。它是对存在于我们观念当中的世界图景以及使这些图景得以形成的规则的修正,以追求另一种普遍规律、规则。哈耶克教授指出:
(自然科学)主要的任务成了在系统检验这些现象的基础上,修正和重建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观念,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到特殊性只是普遍规则的实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普遍采用的观念所提供的暂时性分类,而且对我们的感官传达给我们的不同知觉的初步划分,必须让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事件进行梳理或分类的另一种全新的方式。[2]
这段文字提示我们注意一个细节,自然科学意欲修正的是我们感官对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的分类。这个问题使我们接近哈耶克教授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心智地图、共同结构与一般行为规则),但要探讨这个繁复的问题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在这样有限篇幅的文章中,我们只能简要提及我们感官秩序得以形成所依靠的共同分类图式的问题。它来源于哈耶克教授的一项重要研究及所形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感觉的秩序》。这是一部探讨理论心理学的力作,其试图考察和解答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心智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3]作为这个问题的前设,哈耶克教授区分了物理世界和心里世界或者说物理秩序与心里(心智)秩序。前者是对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中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而后者则是从前者止步的地方着手它的研究,它试图告诉我们物质元素对我们形成的刺激是如何被我们的感官以及心里模式进行类分的,它的发生机制又是怎样的。套用哈耶克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必须从以物理术语加以定义的刺激入手,进而告诉我们,感官为什么以及如何将相似的物理刺激有时分类为相似,有时分类为不同,以及不同的物理刺激为什么有时显得相似,有时显得不同。”[4]在区分了这两种秩序——物理秩序与心智秩序——之后,我们回到前述问题——即人的心智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哈耶克教授对这个问题的核心论辩,我们只能做一种简要的归纳——尽管这担负着以牺牲明晰性和易于产生误解的风险。心智秩序的构成元素是感觉的质性(感觉质性是指感觉的各种属性,如声音、颜色、气味等,这些属性是我们在对不同外物刺激的反应中加以区分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