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治社会的道德原理(四)

  第五十章 简介《周易全解》思想和评论
  金景芳和吕绍纲合著的《周易全解》的《序言》第四部分是对《周易》思想的简介,在此摘录原文要点如下:
  我认为《周易》一书的精华所在在于思想,而思想则主要寓于64卦的结构之中。这一点,孔子作《系辞传》曾反复地不厌其详地作了说明。……然而自孔子著《易大传》以来,两千余年,诵习者率皆聩聩,无能通其意者。我于30年代后期,读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受到启发,始对《周易》中这一思想有了初步的理解。……
  首先从《序卦传》谈起。《序卦传》于篇首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这个“天地”是指什么说的?很明显,是指64卦中为首的乾坤两卦。乾纯阳,象天,坤纯阴,象地。《易纬•乾凿度》说:“乾坤相并俱生。”所以,乾坤两卦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周易》作者事实上是利用64卦结构来反映他的世界观,而用为首的乾坤两卦代表天地。那么,依据《周易》的这个观点来说,乾坤之前是什么呢?我认为乾坤之前是太极。《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一对矛盾,说它是阴阳可以,说它是天地、乾坤都可以。而太极亦名太一,它是绝对的一,整体的一,混沌未分的一。许慎《说文•一部》于“一”下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许慎这种说法,正是复述《周易》的观点。译成今日的语言,许慎所说的“造分天地”就是一分为二。同样,许慎所说的“化成万物” ,就是《序卦传》所说的““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自64卦的结构来看,乾坤是天地,其余诸卦则是天地所产生的万物。
  《系辞传上》讲筮法时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数也。”这里实际上也就是说“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的问题。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这就是《系辞传上》所说的“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数也。”这个“万物之数”当然包括乾坤在内。这样,怎么说天地生万物呢?据我理解,这是说乾坤两卦既是生万物的天地,同时又是在天地生万物当中一个独立的环节。这一点,从“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就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期是一岁,一岁分四时。四时之中,自天来说,有寒有署,自地来说,有生有成。总起来说是天地生万物,分开来说则是天资始而地资生。所以,在天地生万物的共享当中,岂可又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所谓天地生万物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天地在不停顿的运行,万物在不断地出生。《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看来是对的。
  《系辞传上》说:“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段话是孔子对《周易》64卦结构的思想所做的最全面、最精确的阐释。“乾坤其《易》之蕴耶”,就是说《周易》64卦结构的全部意义都蕴藏在乾坤两卦之中。所谓全部意义包括乾坤是天地;64卦是乾坤作为天地所产生的万物;以及64卦作为天地万生万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环节和之间的递嬗规律;与最后两卦既济未济在64卦中的特殊意义。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是说当乾坤两卦排列在64卦之首时,《易》,即64卦的变化发展已经存在里边了。具体说,乾纯阳,坤纯阴,乾坤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变化发展而产生64卦的排列,每两卦不反则对。例如乾与坤是对,屯与蒙是反。从《序卦传》看,自屯以下,卦与卦之间的递嬗,都是用“…必…”或“…不可以…”等字样,表明64卦的形成是由乾坤两卦的变化发展,而这个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段话实际上是对64卦最后两卦既济未济的特殊意义所作的说明。亦即“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说的是既济,“《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说的是未济。64卦作为一个发展过程看,可以看到,开始时,乾纯阳,坤纯阴,最不平衡。当发展到既济,则六爻“刚柔正而位当”即已达到平衡。乾坤之变化发展,本来由于阴阳不平衡。一旦达到平衡,这就等于乾坤毁了。“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意思是说,矛盾即已解决,就再也看不到变化发展了。《杂卦传》说:“既济定也”,所谈的也是这个问题。“《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个“几乎息”大可玩味。“几乎息”实际上是说没有息,只是象息罢了。几乎息是指既济,没有息是指未济。《序卦传》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正是说明未济是没有息。在64卦结构中,既济与未济处于一个环节,而既济说几乎息,未济说没有息,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卦从乾坤到既济未济,只是完成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变化发展并没有终止,而且也不可能终止,因为时间是无限的,空间是无限的,物质运动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有人说:“《系辞》说变化的发生,不是由于阴阳的斗争,而是由于阴阳的和谐,不是向前发展,而是终而复始的循环、重复”輂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门”字在《周易》,肯定是不对的。
  《系辞传下》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是孔子又一次阐述《周易》64卦的结构问题。那么,说“《易》之门”与“《易》之蕴”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不同在于“《易》之蕴是全面地谈,而“《易》之门”是着重地就乾坤这一矛盾来谈的。“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正是说乾坤是一对矛盾。“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则是说64卦之刚柔,不是别的,是由于乾坤二卦内部矛盾和斗争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门”字在《系辞传》另一个地方,有确切的训释。它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所以,这个“门”字实生动地说明了乾坤这对矛盾砸其变化发展当中的情况。“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则是指整个64卦来说的。所谓“体”,就是“刚柔有体”的体,所谓“德”,就是“阴阳合德”的德。整个意思是说64卦的刚柔是以乾坤的刚柔为体,64卦的德是与乾坤之德相通的。
  《系辞传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里所谈的实际上也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的问题。具体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讲的是乾坤所具有的各自特点。“变化见矣”,讲的是作为天地的乾坤这对矛盾所发生的变化。下面自“刚柔相摩”至“一寒一暑”则是对“变化见矣”又作了具体生动的说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不是别的,它就是在天地变化中所产生的万物。……所说的男女,只是指万物中有阴性的,阳性的罢了,不能理解为人类中的男女。【26】
  该书作者认为,易法天,易之理是天(日)之“道”的模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我们以为,金景芳等作者局限于唯物辩证法思想,以为《易》作者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把乾坤关系绝对化了,进一步把天尊地卑绝对化,把阴阳之分绝对化,认为时空无限,这是错误的,也是对《易》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我们完全可以发展《周易》的思想。《周易》中之“道”是太极,“大道”。3000年前的《周易》中的“天”指日,《周易》作者认为日是大地的主宰,大地要顺从日,围绕日运转。从认识论上说,这是以日为参照,实质上也就是日心说。这种思想远远比西方日心说早,但全世界人都以为哥白尼是日心说的创始人!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的重大误解。实在是可悲!也说明文化思想的国际交流多么重要!《周易全解》一书作者金景芳等人没有看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