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主终结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主终结


蔡庆发


【关键词】得民心;得天下;民主;历史终结
【全文】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中国人对国家权力道德而又哲学的思考,是中国人对政治的最经典理解。无论是国家的领导人、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还是没有任何头衔的普通公民,都始终把这句“名言”挂在嘴边,以表明我们心目中的国家权力的终极目标和政治愿望。没有人怀疑过这句经典政治名言的正确性。这样的一句“至理
  名言”,却隐含着中国人的奴性思想,与现代政治的民主法治相悖。
  “得民心者得天下”设定了“天然”的“主奴”关系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其既定的语境里就已经是设定了天下得失是属于掌权者,而非天下的老百姓。民众属于掌权者得到或者失去的对象,是客体,掌权者成为得到或者失去天下的永恒主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权利成为天下的主体的,没有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只是“治”的对象,而非“治”的主体。依法而治,还是依人而治,只不过是掌权者是要制定规范来治理,还是不要规范来治理的问题,而不是民众自己作为“治的主体”,即作为主权者的主体的“法治”问题。在这样的语境里,在不知不觉中划分了主奴关系,形成一种天然的天命观,甘心为奴,甚至认为掌权者对民众的治理是当然的,即使有所觉悟也没有底气、没有理由对掌权者说“不”。这样精练的语句只会产生于专制文化无比娴熟的民族里,而不会产生于民主意识相对发达的文化里。这样的语句产生在中国并且继续发杨,应当归功于我们五千年的专制文化,归功于我们的一再强调,归功于我们对法治的继续无知。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核心概念是指获得国家权力的掌控,实现对民众的统治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有多少种解释,它的核心概念无疑是指获得国家权力的掌控,实现对民众的统治,成就获得天下的大业。传统统治者们为了稳定天下,期望获得长久的统治,理论上要实行所谓的仁政。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仁政”只是一厢情愿,很难变成现实。绝对必然会加强对权力的控制,留给社会的只是那朝代更替的权力争夺,与社会所要求的和平、正义、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几千年“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进程证明了单一的权力诉求,只能造就君王创造朝代的辉煌事业,百姓只有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被动而悲惨的生活。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统治对象是民众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