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114
36
上海交大
童之伟
108
92
48
7+2
62
83
6
116
37
西南政法
龙宗智
105
96
46
20+3
63
67
12
121
38
社科院
李步云
108
102
42
55+7
46
37
35
123
*
39
江苏高院
公丕祥
101
101
44
55+5
48
39
33
125
*
40
中南政法
吴汉东
118
99
45
73+0
40
26
53
141
*
41
人民大学
史际春
98
94
47
55+6
47
28
50
144
41
南师大
李 浩
81
77
57
19+4
64
52
23
144
*
43
华东政法
郝铁川
79
77
57
16+4
65
51
24
146
44
社科院
张志铭
94
92
48
66+4
41
22
61
150
*
45
北京大学
张守文
124
87
50
61+2
43
23
58
151
*
46
人民大学
张新宝
90
86
51
60+3
43
23
58
152
*
47
华东政法
何勤华
93
84
52
56+1
49
26
53
154
*
47
武汉大学
漆多俊
81
80
55
49
56
30
43
154
*
49
全国人大
蔡定剑
78
76
59
39+5
61
30
43
163
*
50
政法大学
陈桂明
87
81
53
46+7
53
23
58
164
*
1.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除被引总数一栏外,其他数据均排除了自引。
2. 凡带有*者三项均进入各单项的前61名。
四.初步的分析
根据汇总表可以看出:
学科分布:被引最多的法学学者主要集中在下面五个领域,即民商法(包括知识产权法)有12人、法学理论(包括法律史,因为不少法律史学者从事的研究更侧重理论,例如梁治平、贺卫方)有13人、
刑法6人、
宪法行政法6人、诉讼法(刑诉3民诉5人)五个领域。此外有3位国际法学者,两位经济法学者进入了这个名单。
因此,就学科热点来讲,法学的研究热点大致是民商经济法、法学理论、
刑法、
宪法行政法、程序法。数据大致印证了一般的印象。国际法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影响力显著下降。但着重号是重要的,也许国际法的一些内容已经融入了其他学科,例如
刑法、民商法、行政法和程序法。此外,就这四年的数据来看,经济法学的影响力似乎也偏弱,但是这一判断同样应当予以限制,因为有些商法学者也可以说是经济法学者。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20多年的对外开放,却没有一位国际公法或私法的中青年学者进入这个名单。
机构和地域分布:就机构而言,就职北大的学者最多的,表中的50名法学学者中,北大为9人。其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7人、中国社科院6人、政法大学5人、清华大学5人、武汉大学3人,华东政法和南师大均2人,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法学会、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全国人大等其他单位则分别有1人。
人数多是学术研究实力的证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证据。如果某个学校或单位有5人进入这份名单名,但排名都靠后,那么以引证数衡量的学术影响力可能也只相当于有1人进入此名单但排名第一的学校或单位(请比较著作和期刊论文被证第一名与最后5名的被引数)。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在引证排位的前25名中,北大有7人,优势比较明显;人民大学4人、社科院、清华大学很有3人,中国政法大学有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