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悲惨世界》探旨雨果的法律思想
刘红婴
【摘要】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阐释了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作者以绝对人道主义的思想为基础,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倡导共和制度下的人权理念;同时,还反对以严厉的刑罚而主张用道德感化的方式去解决犯罪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雨果 法律思想
【全文】
由《悲惨世界》探旨雨果的法律思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红婴
摘要: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阐释了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作者以绝对人道主义的思想为基础,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倡导共和制度下的人权理念;同时,还反对以严厉的刑罚而主张用道德感化的方式去解决犯罪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雨果 法律思想
被称为“政论小说”的《悲惨世界》以历时三十余年的创作过程、5部48卷的鸿篇巨制,倾注了雨果对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全面而深刻的思考,以形象思维的方法将其思想阐发了出来。在人物经历与情节脉络中尤其融人了对法律制度的高度重视及批判性辨析。
一. 社会的公平公正
为强调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前言中明示:“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抑,即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①作家直接指出了写这部小说的社会作用,并指出了小说高而不离的宏阔视角。
三大社会问题的代表即三个主人公:冉阿让、芳汀和柯赛特。三个主人公的人生境遇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作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冉阿让的一生曲折而坎坷,在书中一出现便是一个衣衫褴褛、走投无路的逃犯。他之所以逃,是不堪忍受非人的苦役。而无尽头的苦役,则仅仅因为“打碎一块玻璃,拿了一个面包”。是一种最直观的贫穷让他的生命潦倒不堪。芳汀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曾经纯洁而天真,但爱情的破灭,被遗弃的状况,使她为了生活只好卖头发、卖牙齿,以致走上街头卖身。她的女儿柯赛特因此而寄养在恶人之家,其幼小的生命受到摧残,物质的和精神的爱护都得不到。
设置人物的际遇和命运,能从最为感性的层面将所关注的问题具象而生动地展开来。在此丰富的基础上,作家力图探求出有着充分的公平、公正体系的社会模式,保持和谐的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