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规定于《
刑法》第
三十条。该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条以列举的方式对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作出明确规定,即我国《
刑法》中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是且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五种“单位”。
1、公司。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在我国,“公司”有两种法定形式,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指的是由符合法定人数和条件的发起人或股东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人格健全的公司,有其独立的名称、有与其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相对应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有相对完整的、用以保障公司实施公司行为的各组织机构,并按法定和/或约定的议事规则形成各自的意志,包括公司本身的意志,拥有属于公司的独立的法人财产、能够以公司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企业。企业是参加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公司企业法律体系中,主要按照三种不同的标准对企业进行划分。一是按资金来源的国籍、地域进行划分,将企业分为国内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种)两种;二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进行划分,将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三种;三是按股东或出资人承担责任的方式进行划分,将企业划分为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三种。同一企业在三种不同划分标准中均能找到其各自的定位。一个企业,因其种属不同,可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也可能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3、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1998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须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批准成立,并依法进行登记或者备案。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其直接目的,事业单位依法举办的营利性经营组织,则属于企业性质,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依照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等经营组织的法律、法规登记管理。
4、机关。“机关”,主要是指“办理事务的部门”,国家机关,则是办理各项国家事务的部门,即国家各级政权组织中,依法享有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并承担立法、司法、行政责任的部门。机关依国家管理其各类事务的需要而设立、撤并、取消,受国家编制计划的制约。机关从成立时起即具有机关法人资格。机关以管理国家事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主要或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