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二、票据行为的独立生效
 
  有学者认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仅限于票据行为无效时始有适用的余地,〔15〕言外之意,只要票据上不存在无效票据行为,也就不会涉及无效票据行为是否会影响其他票据行为效力的问题。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票据行为的独立性除了在一票据行为无效不影响另一票据行为效力的场合有适用余地外,还包括票据行为依其文义独立发生法律效力的一面。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第56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方能生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4)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票据行为实属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原则上,其独立生效既应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条件,更须符合票据法的特别规定。以下从票据行为的特定性质出发,探讨一下票据行为的具体生效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任何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都是一种意志行为,都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法律后果为目的的,故行为人必须具备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独立表达自己内心意思的能力,也即行为人必须具备与所为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势必会因此受到损害。有鉴于此,各国民法都规定,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虽然票据法极为重视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但在票据行为能力问题上,各国各地区票据法都无不重申了民法的这一原则。
 
  (二)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心意思表达于外部的行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依法可以产生法律效力,这就要求,民事主体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应当与其内心意思相一致,即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否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就不能产生约束力。票据行为同样也是意志行为,同样要求意思表示真实,但如果实际行为人假冒他人名义为票据行为,或者票据行为人因受胁迫、欺诈、心中 保留、错误而在票据上签章,或票据行为人与相对人为虚伪意思表示的,是否同样会导致对行为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后果呢?这其中并非无研究的必要。
 
 1.票据上伪造。票据上伪造包括票据的伪造和对票据上签章的伪造,前者是指假冒他人名义为出票,后者是指假冒他人名义为出票以外的其他票据行为。但不管是伪造票据也好,还是伪造票据上的签章也好,因该行为不是被假冒人的行为,自然不对其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而根据票据行为的文义性,伪造人因未将自己的姓名签署于票据之上,故也不承担票据债务。
 
 2.受胁迫、欺诈的票据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对于票据行为,行为人如受胁迫,自然不应承担票据责任,但如受欺诈,行为人则应对善意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不然,善意持票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切实的保护,票据交易的正常秩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就无法实现票据的顺畅流通。
 
 3.错误的票据行为。票据行为人所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者票据行为人若知其情事即不为意思表示的,属于错误的票据行为。因上述情事而为的如果是民事行为,按民法的规定,可以予以撤消。***参见台湾《民法典》第88条。**但如同样的情事发生于票据行为,票据行为人则应承担票据责任,因为这一错误是行为人未尽良好注意义务所致,为确保票据的信用和流通,票据行为人不仅要对直接相对人负责,而且,还要对其他票据债权人负责,否则,就会动摇票据的文义性,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利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